德国大选提前7个月举行,能否破局经济与政治困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2-22 21:35:00

德国,这个欧洲的经济引擎、政治稳定锚,正站在政治与经济的十字路口。2月23日,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将举行,确定新任总理人选。

回溯四年前,现任总理朔尔茨从前任默克尔手中接棒,彼时踌躇满志,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三党联合执政模式在行动能力上本就存在先天不足,更不幸的是,新冠疫情的阴霾尚未散去,俄乌冲突的战火又熊熊燃起,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之下,联合政府最终土崩瓦解,大选不得不提前7个月举行。而这场大选,能否成为德国破局经济与政治困境的转折点?

提前大选因何而起

2024年12月,德国执政联盟因财税政策分歧垮台,随即引发了这场提前7个月的选举。但这场“内讧”绝非偶然,早在组阁之时,就已埋下了隐患。

本届德国政府是由中左翼社会民主党、左翼绿党和右翼自由民主党组成的三方执政联盟,因代表色分别为红色、绿色、黄色,这个组合也被称为“交通灯”政府,是德国历史上首个三党联合政府。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指出,执政联盟内部矛盾重重,不同政党间政策取向分歧巨大,执政过程中内斗不断,支持率持续下滑。

从外因来看,俄乌冲突爆发带来了外部冲击。欧盟对俄制裁、油气能源脱钩,导致德国能源、食品价格上涨,经济竞争力下降,政府治理能力饱受质疑。

在去年的欧洲议会和德国东部三州选举中,执政联盟各党支持率大幅下滑。为扭转局势,各党更加强调自身立场,导致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因预算问题,自民党退出联合政府,成为提前大选的导火索。

竞选态势谁主沉浮

目前,中右翼联盟党(基民盟和基社盟)支持率领先,但优势并不明显。最新民调显示,联盟党支持率约为30%,紧随其后的是极右翼德国选择党,支持率约20%,现任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支持率为15%左右,绿党支持率约为13%,自民党的支持率只有5%。

从趋势来看,不出意外联盟党将成为第一大党,拥有组阁优先权,联盟党候选人默茨被视为最有可能成为新一任德国总理的人选。

不过,最终选举结果仍存变数。郑春荣分析,联盟党得票率的走向至关重要。若上升,则有利于组成两党联合政府;若下降,则可能导致小党进入联邦议院分散选票。默茨已明确表示不会和德国选择党合作,所以联盟党只能与社民党或绿党联合执政。但若自民党进入联邦议院,可能导致两党联合不够,需三党联合执政,将给未来政府的稳定性和行动能力埋下隐患。

“从民调来看,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黑红’联合政府是解决德国当前问题的理想选择,民众对其寄予厚望。”郑春荣分析,在经济治理方面联盟党能力相对较强,且在移民政策上强调收紧。但最终关键要看联合政府能否达成可执行的统一政策,避免内部纷争。

此次大选民调中,德国选择党得票率较高。德国政治传统中有“防火墙”的说法,是指德国政界长期以来存在不与极右翼政党合作的共识,以避免二战历史重演。但此前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发表言论,支持德国选择党。美国企业家马斯克也曾声称“只有德国选择党能拯救德国”,震动德国政坛。

对于美国干涉德国选举的行为,郑春荣认为,特朗普试图打造全球民粹主义力量联盟,让民粹主义政党在欧洲主要国家上台执政,以便推行其政策。“选择党目前虽无执政可能,但得票率若继续上升,会成为新政府执政的较大掣肘,在议会中可能阻挠重大决议通过。”

经济外交艰难平衡

德国大选之际,经济与外交议题备受关注。

经济低迷是大选核心问题。近年来,能源转型成本高企、企业信心受挫、资本外流加剧,导致德国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且德国引以为傲的钢铁、汽车企业纷纷破产裁员,民众渴望新政府能扭转经济颓势。

在此背景下,联盟党承诺将经济年增长率提升至至少2%,并优化营商环境。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和2026年德国经济增长率仅为0.3%和1.1%,与联盟党目标差距显著。

与此同时,美国的关税威胁和贸易战风险,给德国经济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对此,默茨提出重新启动跨大西洋贸易谈判,试图通过这一举措来缓和与美国的贸易关系,降低关税威胁带来的风险。

“万一打动不了特朗普,欧洲也肯定会反制。”郑春荣表示,为应对美国不确定性,德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保持并加强与中国的经贸投资关系。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受西方对中国防范思维影响,德国对中国的“去风险”政策可能延续甚至强化。

对于德国新政府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作用,郑春荣表示,若联盟党组阁,新政府将加大国防投入,增强独立防务能力,同时努力拖住美国,避免其在欧洲安全保障上彻底抽身。在欧盟内部,德国新政府有助于缓和增强德法之间的协调,推进共同安全防务建设,但欧盟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实现真正的防务联盟仍需时日。

在对乌派兵问题上,虽然默茨和朔尔茨一样,都觉得目前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但郑春荣认为,默茨显然比朔尔茨更为灵活、主动。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