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透社|万捷在浙商金融的广袤江湖中,浙商银行与杭州银行犹如两颗独特的星辰,各自散发着光芒,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问题。浙商银行:辉煌不再的“浙系”巨头困境浙商银行,作为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2004年在杭州开业,2016年H股和2019年A股的上市,使其成为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然而近年来,浙商银行却深陷困境。内控风险:罚单不断的警示:浙商银行已然成为金融监管罚单的“常客”。从2025年1月27日上海金管局对其上海分行开出的1680万元高额罚单,到2024年全年各分行因信贷业务不规范、贷款管理违规、虚增存贷款等诸多问题被频频处罚,以及受到行政监管措施和自律处分,都深刻暴露出其内控机制存在严重缺陷。不良资产问题也不断发酵,2025年1月起诉亚太药业遭驳回,6600万元债务难以收回,其不良率高于同业,为应对不良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吞噬了利润空间。成长烦恼:业绩与发展的瓶颈:2024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归母净利润仅增长约1.2%,与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相比增速明显落后,甚至出现连续两个季度利润负增长。其业务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零售业务占比低,对公业务又受行业竞争和经济环境挤压。“深耕浙江”战略虽有优势,但在浙江以外布局不足,导致资产规模与其他城商行存在差距,大股东的频繁减持更是雪上加霜,加剧了市场的担忧。高管问题:治理结构的隐忧:浙商银行高管层动荡不安,原董事长沈仁康、原副行长张长弓的违纪违法事件,以及行长张荣森的突然辞职、原副行长兼董秘刘龙的“失联”,不仅影响战略执行的连续性,更让市场对其治理结构产生深深的担忧,消费者对其服务问题的投诉也居高不下。杭州银行:业绩背后的隐患与挑战杭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作为城商行中的翘楚,在浙商金融江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业绩亮点:营收净利稳健双增:上市以来,杭州银行营收净利持续双增。在2021-2023年期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过20%,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38.70亿元,同比增长18.63%,在A股42家银行中增速排名第二。资产质量也表现优秀,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且处于低位。潜在问题:多方面的发展困扰:一是超高拨备覆盖率问题,2021年以来其拨备覆盖率均超过500%,虽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但也造成资金闲置,不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和回报股东。二是分红率较低,2021-2023年分红率均未达到30%的“及格线”,在回报股东方面饱受诟病。三是内控与信息披露问题,2024年杭州银行及其分支机构6次领罚单,涉及外汇管理、业务操作等多方面违规,同时在信息披露上多次出现乌龙事件,影响了公司形象和市场信任。浙商金融江湖的反思与展望浙商银行和杭州银行在浙商金融江湖中各具代表性,它们的发展状况反映出浙江金融生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浙商银行需痛定思痛,从完善内控机制入手,加强合规管理,重塑市场形象;优化业务结构,加大零售业务拓展力度,降低对房地产等单一行业的依赖,同时利用好浙江的区位优势,扩大在省内外的业务布局。杭州银行则应在保持业绩优势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拨备覆盖率,平衡好风险与收益;提高分红率,增强股东信心;强化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管理,杜绝违规和信披失误。在浙江这片“民营经济第一省”的肥沃土壤上,浙商银行和杭州银行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若能正视自身问题,积极变革,定能在浙商金融江湖中续写新的篇章,为浙江乃至全国的金融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浙商金融江湖中的双子星:浙商银行与杭州银行
新浪财经
2025-02-23 11:31:19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