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帆著
彭玉麟队伍的两只舢板在前面侦探,若太平军的水营已控制湘江再作打算。好在江面暂无长毛大队战船。彭玉麟带领三营水师五百官兵沿湘江而上,向省城长沙赶去。
船行湘江,彭玉麟一路念叨着:恩师在哪里?
彭玉麟率湘军水师三营在洞庭湖上,谨小慎微摆脱太平军水军围攻。溯江南下,沿途已不见湘军水陆二师之影。江面有被炮击毁之战船断木烂桨和尸体漂下,眺望两岸道路和山野,随处可见死尸横躺和战车丢弃,断定湘军遭受重创。前方太平军尚在追击。于是下令全营官兵,高度警惕,归队后再听调度。
彭玉麟立于长龙战船上,警觉地注视江面和两岸,心中俨然奔腾的江水,一刻不能平静。恩师首次带湘军出战,出师不利,心情一定很糟。
原来,三月初十日(4月7日),太平天国副丞相林绍璋率从湖北金口而来的数万太平军和会党在岳州、洞庭湖一带向曾国藩的湘军猛烈反扑。曾国藩毕竟是文官,初次带兵出战,所统之兵还有巡抚骆秉璋管辖的朱孙贻、王鑫所部湘军,难以驾驭,在总体调度和部署上缺乏有效节制。太平军在宁乡受到湘军储玫躬进攻,急速撤离战场之行动给曾国藩和将士造成了错觉,都谓太平军闻风而逃。眼看宁乡、湘阴收复,岳州唾手可得,洞庭湖长毛被剿,曾国藩顿觉胜利在望,思考着如何向皇上奏功,不料战事直转而下。林绍璋得知曾国藩人马不到两万,首次出战,号令不一,将骄兵惰,知其未入战斗状态,完全可给湘军致命一击。湘军各营临时应战,各自为阵,被太平军打得丢盔弃甲。朱孙贻见势不妙率先带领人马溃逃,其他士兵也落荒而去。太平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湘勇剿杀无数。曾国藩面如土色,知大势已去,几欲寻死,被塔齐布、胡林翼等劝阻,向长沙方向撤退。沿途收集逃散之水陆湘军,通知各营营官,会合长沙。
曾国藩回到长沙,灰头土脸,心绪恶劣。出师不利,损兵折船,败退而回,无颜与父老相见,便直接住到水陆洲水师拖罟船上。郭嵩焘、刘蓉等军务幕僚将曾国藩安顿好后,通知水师官兵仍驻水陆洲,陆师官兵驻长沙城周边,传令水陆各营尽快收集溃逃兵勇,稳定军心。因湘军望风而逃,未与太平军作实际性厮杀,死伤不是太大。可清查结果报上来,水师彭玉麟的三营却不见一人。曾国藩得此报,如闷雷轰顶,呆若木鸡。稍过片刻,神志略清,竟放声大哭起来:“雪琴独留西湖中,必死矣。”曾国藩心中十分明白,湘军日后东征攻克金陵剿灭洪逆,重在水师,而水师将官目前虽有褚汝航、夏鉴、沙振邦、陈辉龙等外省调来的号称懂水战之人,其实最有才学可依仗者唯彭、杨二人。杨载福能战有勇,可担重任,而彭玉麟有勇有谋,可为将帅。水师各营官除杨载福对其心中不服,其他营官遇事都主动向彭玉麟问计,彭玉麟成了大家的好参谋。此时听得彭玉麟全营未回,料想已在洞庭湖中被长毛剿灭了,怎能不心痛万分呢。
胡林翼、郭嵩焘、刘蓉等也为失去彭玉麟而深感惋惜。此时见曾国藩嚎啕大哭,都以为他是师生情深。可他们怎能揣度曾国藩对湘军水师对彭玉麟的一番厚望。于是纷纷规劝曾国藩不必太悲痛,别伤了身体。杨载福在拖罟船上,带着嘲讽口吻说:“雪琴兄一介书生,未曾遇过大仗,葬身西湖不足为奇。我营在南湖还损失二三十号人,丢弃了几只舢板。若不是且战且退,也可能全军覆没。”大家知其言之意,未予理会。
话音未落,水陆洲江面上一支船队军旗飘扬,整齐而来。胡林翼认出站立船头“长身玉立,英迈娴雅”的彭玉麟,大叫:“雪琴无恙!雪琴无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