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眼中,微信“朋友圈”是分享生活点滴的“秀场”,但对成都市政协常委、民建成都高新区总支主委蒲虎而言,它是为百姓发声的关键“窗口”,更是承载履职担当的前沿阵地。
一个冬日的傍晚,蒲虎外出散步,途经西芯大道时,脚下突然一滑,险些摔倒。仔细查看,原来是路边树木过于繁茂,遮挡阳光,致使地面青苔丛生,湿滑难行。蒲虎立刻意识到,这对老人和孩子来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他迅速在朋友圈发文反映:“西芯大道天目路口至天河路这一段,地面湿滑,行人经过极易摔倒,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整改,确保市民安全出行。”仅仅20分钟,成都市高新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就致电蒲虎,对他的积极反馈表示感谢,并表示立即整改。第二天,相关部门便调配高压冲洗车,对长满青苔的路面进行了彻底清理。
这只是蒲虎利用“朋友圈”履职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
走访社区时,蒲虎看到小广场的健身器材锈迹斑斑,螺丝松动、零件缺失,居民们无法健身,广场显得冷冷清清。他当即把朋友圈当成“求助站”,发布了器材损坏的照片和居民的诉求。没过多久,社区就安排专业维修人员,对健身器材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广场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接送孩子放学时,蒲虎目睹校门口车辆随意停放,小商贩占道经营,孩子们在车缝和摊位间艰难穿行,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他立刻把朋友圈变成“曝光台”,将拥堵的场景和潜在的危险详细记录并发布。很快,交警部门增派警力,在上下学时段疏导交通;城管部门加强对摊贩的管理,规范经营秩序,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校门口的“肠梗阻”被成功打通。
去看望朋友时,蒲虎发现朋友小区里的路灯全都“哑火”了,居民夜间出行十分不便。他本能的将朋友圈当作“传声筒”,图文并茂在“朋友圈”如实发布了这一情况。社区得知后,迅速安排施工队赶到现场,对受损的路灯杆和线路进行全面检查。经过几小时的加班作业,损坏的路灯终于修复完成,恢复了正常的照明功能。
“只要群众有难处,我这‘朋友圈’就‘不打烊’,继续为大家发声!”蒲虎认为,参政议政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功底,更关键的是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时刻做个有心人,把为民众说真话、为政府献良策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陈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