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2年,河北老太太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叫到身边,再三叮嘱道:“你记着,我死以

1982年,河北老太太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叫到身边,再三叮嘱道:“你记着,我死以后,无论你发现了什么,都不要吱声!”老太太也知道,她藏了几十年的秘密,实在太惊人了,她不想给组织带来麻烦。   家住河北的张翠屏张老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她早年间就没了丈夫,一个人辛辛苦苦的才将唯一的儿子朱海清给拉扯大。   可惜张老太并不是一个有福之人,儿子长大成家没多久,她就因身体虚弱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   临终之前,张老太紧紧的握着儿子的手对他说:“我死了之后,你在整理我遗物的时候,无论发现了什么都不要声张出去,知道了吗?”   儿子朱海清有些不明所以,但这毕竟是母亲的遗愿,他还是含着泪点了点头。   张翠屏撒手人寰之后,朱海清为她挑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她的长眠之地。之后,朱海清便怀着悲痛的心情开始整理母亲的遗物。   在整理遗物的时候,他意外发现母亲的床底下有一个木头匣子,外面还挂了一把精巧的锁头。朱海清想到临终之前母亲神秘兮兮的话,对着匣子里的东西也愈发好奇起来。   于是朱海清在家里仔仔细细的翻找了一番,终于在母亲常用的针线盒当中找到了这把锁的钥匙。开了锁之后,他惊讶的发现,木头匣子里竟是厚厚的一叠欠条。   朱海清仔细的翻阅了一下,发现这些欠条最后的署名都是同一个人,是一个叫做张运昌的人。   朱海清感到十分的惊讶:难道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司令员张运昌吗?可是母亲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么会认识张运昌呢,母亲的身上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正在朱海清感到疑惑的时候,村长却突然上门了,村长说:“海清,你快跟我来,咱们村里来了个不得了的大人物,指明要见姓朱的小伙子。”   朱海清一头雾水的跟着村长来到了他们家,一进门就看到村长的院子里站着一个笔挺的军人。村长连忙介绍道:“这就是从城里来的大领导,李运昌司令员。”   见到朱海清,李运昌似乎有些激动,连忙上前握住了朱海清的手说:“你一定就是故人的儿子了,你和你爹长的真像呀!”   朱海清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挠头,说:“是吗?我也不知道我爹长什么样子,我出生的时候他就不在了。”   听到朱海清的话,李运昌的眼里闪过一丝泪光,十分愧疚的说:“这都是我们的错,你父亲以前是我的战友,在你即将出生的那一年,因为执行任务不幸牺牲了。”   朱海清不可思议的睁大了双眼,母亲很少跟他提父亲的事。他只知道自己出生之前,父亲就已经不在了,母亲一辈子没再嫁人,含辛茹苦的才将他抚养长大,他还以为父亲和母亲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庄稼人。   朱海清有些激动的说:“您的意思是说,我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八路军?”李运昌点了点头,缓缓的道出了当年的实情。   原来,当年李运昌率领着部下在朱海清他们村子附近埋伏的时候,不幸被敌军给发现了。   日伪军很快就行动起来,召集了附近的士兵,将整座山头团团围住,誓要将李运昌等人困死在山上。   原本李运昌的手下有一名叫做朱殿坤的八路军,也就是朱海清的父亲,最熟悉这一块的山路,能够带着大部队从后山的小路撤退。   但此时朱殿坤却去执行秘密任务了,一时之间根本联系不上他。   就在众人焦急不已的时候,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来到了他们的面前,这人就是朱海清的母亲张翠屏。   张翠屏对李运昌说:“我知道你们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你们不能死在这里,我对这里的山路非常熟悉,你们只要跟着我走,就能从后山突围出去。”   考虑到张翠屏有孕在身,即将临盆,李运昌本想拒绝她,可张翠屏却坚持要帮助八路军。无奈之下,李运昌只能叫大部队中的几个医疗兵跟在张翠屏身边,时刻观察着她的身体状况。   在张翠屏的帮助下,李运昌顺利的带着大部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但因为混乱,大部队与张翠屏之间失联了,这之后没多久,朱殿坤牺牲的消息也传来了。   这些年,李运昌的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所以等到局势稍稍安定,他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故地,想要拜访故人。   听完当年的实情之后,朱海清感慨不已,原来母亲要求他保守的秘密就是这些往事。母亲低调了一辈子,到死也不愿意携恩图报,只愿平静地过完这一生。   李运昌说:“这些欠条都是当年我们向你们家借的粮食,既然如今我已经找到了你,那就让我把当年的债务还清吧。”   可朱海清却摇头拒绝了,当着李运昌的面,一把火将那些欠条烧了个干干净净。   其实,朱海清并不在意什么欠条和补偿,此刻他也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他只想遵从母亲的遗愿,让这些往事彻底尘封。   参考文献:《1982年,河北妇女临终前叮嘱儿子:我死后,无论看见什么都别声张》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