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中药出海映射增长韧性

新浪财经 2025-02-24 11:34:05

2025年1月,中国首个跨国医药区域集采平台“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在广西防城港市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创新探索以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为借鉴的区域医疗、医保、医药健康合作模式及产业发展路径,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医药集采合作。2025年底以前,平台将以中医药、地方特殊病种用药为重点,开展中国和东盟各国药品、医用耗材区域集采工作。可以预见,平台的启动将推动包含中医药在内的中国优质药品和医用耗材进入东盟市场,满足东盟国家对进口药品需求。对我国的优质中药产品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究的东盟市场准入新机遇。

东盟国家有着良好的传统医药使用习惯,且当地华人华侨数目众多,中医药与当地传统医学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医药文化,是我国中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市场之一。

进出口五年总观

贸易金额: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中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22年达到21.1亿美元的高点之后缓慢下降至2024年的17.9亿美元,但总体规模仍可观。其中,出口在2022年达到10亿美元的高点,此后持续下滑,2024年出口总额7亿美元,略低于2020年的水平;进口除2024年有所下滑外呈现增长趋势,五年来进口总额从2.3亿美元显著增长到10.8亿美元。(详见图1)

主要市场:从我国的十大中药产品进出口市场来看,五年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一直位列其中,主要是基于进口的显著地位。2024年,印度尼西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中药产品第二大进出口市场,马来西亚和越南则分别位列第七和第十。

体量占比:从占比来看,近五年,我国与东盟的中药进出口贸易体量占我国中药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22年达到24.7%的高点后缓慢下降至2024年的21.3%,但仍高于2020年16.1%的占比。其中,进口在五年间取得了显著发展,占比从14.0%显著提高至35.0%,显示出东盟作为我国中药产品进口来源地的显著地位;出口则不同,五年间占比波动下滑,2024年的占比较2020年减少3.6%。(详见图2)

进口增长项细察

保健品增长显著:近五年来,我国自东盟进口中药产品的规模显著扩大,尤其是在2022年大幅跃升,从进口结构来看,保健品进口的爆发式增长是主要原因。近五年来,我国自东盟进口的保健品从0.2亿美元迅速增长到了6.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40.6%。(详见图3)

从具体产品来看,我国自东盟进口的保健品90%以上是燕窝,其他为鱼油和蜂相关产品(蜂蜡、蜂王浆)。东南亚是全球燕窝的主要产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占据了全球燕窝产量的90%以上。随着中药养生观念的普及,燕窝作为传统滋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消费群体也逐渐年轻化。

中药材稳中有进:东盟地区气候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大量我国稀缺且需求量大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高度互补,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进口来源地之一。主要进口产品为豆蔻、肉豆蔻、大海子、丁香、姜黄、乳香、没药、血竭等。近五年来,我国自东盟进口中药材及饮片规模稳步扩大,从1.4亿美元增长至3.1亿美元,其中印度尼西亚占40%以上,其次是越南和缅甸。

从平均进口单价来看,我国自东盟进口的中药材及饮片单价自2021年达到3.2美元/公斤的高点后持续下降,2024年降到了1.6美元/公斤,呈现出量增价减的态势。

从近五年中国自东盟进口的中药产品占全球进口中药产品的比例变化来看,自2022年起,中国自东盟进口的保健品占全球进口50%以上的份额;中药材及饮片的进口则在近五年稳定在45%~50%的区间内,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详见图4)

出口高占比格局

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占主导:我国对东盟出口的中药产品以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及饮片为主,二者占出口金额的80%左右。

近五年来,我国对东盟的中药产品出口以2022年为分水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2022年以前,四类产品对东盟的出口规模都持续增长,此后除保健品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详见图5)。

从各类产品所占比例来看,我国对东盟出口的植物提取物占对东盟出口中药产品总额的比重从2022年的42.6%增长到了2024年的50.3%,中药材及饮片则从45.2%下降至36.1%。但从全球市场来看,近五年来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中药材及饮片占对全球出口的比重明显高于植物提取物,东盟对我国中药材及饮片总体出口的影响力更为明显。

近年来,大量药食同源的药材品种运用到保健食品、滋补产品、普通食品化妆品中,药材价格上涨,内需扩大,催动进口的增长和出口的下降。

中成药地位突出:尽管从金额来看,我国对东盟的中成药出口额远不及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及饮片,但从其在中成药全球出口额的占比来看,东盟在我国中成药出口市场的地位更高(详见图6)。

从全球来看,近五年前十大中成药出口市场中,至少有五个是东盟国家,2021年更达到了七个。2024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新加坡和越南都进入了前十大中成药出口市场,印度尼西亚位列第三,其余则位列六至九位。从具体产品来看,我国对东盟出口的中成药主要是片仔癀、安宫牛黄丸、清凉油、中药酒和白药。

★★★结语★★★

尽管最近三年,我国与东盟的中药产品贸易额有所下降,东盟市场在我国中药产品全球贸易中的占比也有细微下滑,但比重仍然可观。我国与东盟的医药贸易仍有地缘、文化、政策等多重优势,随着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国与东盟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中药在东盟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作者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链接

0 阅读:4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