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反复头痛发热,元凶竟在邻居家!专家提醒:症状像流感,易误诊

钱江晚报 2025-02-24 12:17:45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吴朝香刘千通讯员徐成安宋黎胜

杭州50多岁的王女士(化名)近来反复头痛发热且不停咳嗽,以为是流感,害怕发展成重症。她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医院住院检查后,大为意外,被诊断感染了鹦鹉热,这事情还与邻居沾边。据悉,浙江省人民医院今年不到两月已收治近10例鹦鹉热感染患者,专家提醒市民做好防护。

肺炎难愈

“隔空”感染鹦鹉热

“我这个礼拜老头痛,还发烧,来医院一查,肺炎!”一开始,王女士对于医生询问,一头雾水,有否饲养及接触活禽鸟什么的,这与肺炎有关系吗?

来医院前一周,王女士莫名其妙头痛发烧,以为得流感了。不想,吃了退热和抗病毒药,发烧头痛依然如故,她还开始咳嗽。联想到近来某知名女星及女媒体人因流感去世,王女士怕自己也得了重症肺炎,赶紧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

住院后,医生很快给王女士查了呼吸道核酸及肺部CT,右肺炎症,但核酸却都是阴性,且两天常规的消炎药后体温也没有明显好转。

“需警惕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潘红英与主任医师童永喜,主治医师郑伟等分析认为,需再次仔细询问患者的生活轨迹,很可能从中能够找到元凶。

“我从不养活禽鸟类,最近也没接触过。”王女士起初一概否认,片刻后,突然想到了什么,对医生说:“哦,邻居家养鸽子,不过我也没串门,这不算接触吧!”考虑了患者相关症状和沟通了解到的情况,医生们顿觉离心中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果然不出所料,之后检测结果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王女士蹊跷肺炎的原因算是找到了。

潘红英解释,虽然患者没有直接接触鸟禽类,但间接接触空气中的气溶胶,免疫力低时也有可能感染。气溶胶,大小为0.001~100微米,当受感染的禽鸟类(如鹦鹉、鸽子等)排出含有病原体的粪便、尿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时,这些微小的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这位患者很可能在不知不觉情况下,吸入了这种特殊“浮尘”——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而感染了。“我们以前也收治过类似的患者:一位在几米开外观看别人宰鸭的男子,回家不久出现头痛发烧症状,一查感染上鹦鹉热。”

接下来,团队立马更改治疗方案,王女士体温很快恢复正常,肺炎也逐渐好转。

症状和流感相像

易误诊

潘红英介绍,鹦鹉热又称“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常见携带者包括鹦鹉、鸽子、鸡鸭等。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耍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该病常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人类通过吸入含有病原体的鸟类粪便、尿液或呼吸道分泌物的粉尘而感染,表现为突然发热、明显头痛及干咳,咳嗽往往较晚发生,会有腹泻、肌痛等肺外表现。潜伏期通常为5-14日,最长可达45日,症状和流感相像,容易误诊,头痛明显的患者需与脑膜炎鉴别。该病治疗首选四环素类抗生素,次选大环内酯类。

“鹦鹉热感染具有一定机会性,不少人处于同一环境中,某人却莫名其妙地中招;更多的时候它喜欢‘柿子拿软的捏’,年高体弱、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潘红英提醒,频繁接触鸟类与禽类的人群,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高危人群。她给出建议,首先饲养活鸟或活禽的人们,需要保持饲养鸟禽的环境卫生,确保通风良好。清洁粪便时最好戴上口罩手套。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尽量减少与鸟禽类的直接接触;食用禽类要彻底煮熟;接触鸟禽后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要立即就医,并将相关接触情况告知医务人员,以便快速诊断治疗。当然,感染上鹦鹉热也别惊慌,及时治疗愈后一般都较好。

0 阅读:2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