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崔丽丽,国内某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营销总监,本是职场上的“乘风破浪姐姐”,却在2023年一次商务宴请酒局后,遭遇了公司上司王某的性侵。这已经够惨了吧?可后续的事儿更是让人忍不住拍桌子。
2024年4月,法院判决王某强奸罪,判有期徒刑4年,赔偿精神治疗费3000元。这判决,怎么说呢,咱先不讨论量刑和赔偿合不合理,就说公司这边,居然以“未遵守公司请假制度且无故旷工”为由,把受害者崔丽丽给辞退了!这操作,简直是“虾仁猪心”。但崔丽丽可不是软柿子,她决定继续追究公司责任。
经过9个多月的艰难奔走,2024年12月3日,她终于拿到了人社局出具的工伤认定书。崔丽丽说,这份认定书维护了她的尊严。这背后的心酸,咱们可想而知。
为啥这仲裁认定要9个多月这么久呢?从程序上来说,工伤认定涉及多个环节,要提交各种材料,劳动部门得审核证据、调查核实情况。就拿崔丽丽这事儿来说,性侵这种事儿,证据收集本就困难,加上职场环境复杂,公司可能还不配合,这都大大增加了认定难度。而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有限,案件堆积,处理起来自然就慢了。
从法律层面看,虽然现在对职场性骚扰、性侵有了一些法律规定,但在具体执行和认定标准上,还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就像工伤认定里,要确定是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这“工作原因”怎么界定,不同人理解可能有偏差,这就导致认定过程需要反复斟酌、权衡。
说完认定为啥难,咱再唠唠职场女性咋自保?首先,社交场合要保持警惕,别轻易相信同事、上司的“花言巧语”。酒局能不去就不去,非去不可,也要把控好自己的酒量,别让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一旦遇到骚扰,别害怕,要勇敢说“不”,及时保留证据,比如聊天记录、录音录像等。平时呢,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知道自己的权益在哪儿,万一遇到事儿,也能心里有底。
这种现象,真的让人痛心又无奈。企业本应是员工的避风港,可有些企业却在员工遭遇不幸时,不仅不给予支持,反而落井下石。咱们得呼吁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保护,建立健全的反性骚扰机制,一旦发生问题,能及时公正处理。同时,法律也得进一步完善,让受害者维权之路不再这么艰难。
宝子们,你们身边有类似的事儿吗?对于这事儿,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咱们一起为职场女性的安全和权益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