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深化课程改革行动|广东教育深观察

羊城派 2025-02-25 16:43:01

[开栏语]

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近年来,广东教育取得了哪些成就,呈现出哪些特点?未来将前往何方?即日起,羊城晚报推出特别报道,聚焦广东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深入解读广东教育的发展密码。

超3.76万所基础教育学校、2271.6万名在校生……如此大的体量,如何让广东每一个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和珠三角发达城市一样的基础教育?这是广东教育系统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今,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广东基础教育正在向着优质均衡的目标稳步前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上新

2024年5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在广东省阳江市正式揭牌成立,每年将有13000名学生受益于阳西教育集团带来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17人团队当中有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8人,我们的管理团队有两个国家级名师和三个省级教学名师,还有两个博士,12名学科名师都是来自全国优秀的老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张勇介绍道。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是广东第一个乡村教育集团。也是高校资源下沉乡村一线,推进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广东省教育厅在2024年末举行的2024年师范院校纵向帮扶县域基础教育暨县中发展交流活动上强调,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所长,除了在帮扶八大任务上久久为功,也要不断创新帮扶形式,探索通过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形式反哺基础教育,最终实现校地“合作共赢”。

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师资。近年来,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新增一大批优质公办学位,着力办好“三所学校”和县中,打造全域智慧教育示范区,不断提升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

2024年,广州教育上新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交出暖心答卷。全市新开办51所基础教育公办学校(含幼儿园),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7.92万座。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60.9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农村学校、新建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100%纳入集团化管理,抓好教育资源供给扩增、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等实事,让广大市民群众可感可及。下达普通高中招生计划80416个,新增计划10107个,占中考报名人数的62.18%,均为近年来最高值。在5个区的5所区属公办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试点,首批招生1100名,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多元的成才途径。

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介绍,近两年韶关投入11.33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4所,新增公办学位2.3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占比达96%。并投入8.19亿元升级改造乡镇寄宿制学校147所,增加达标寄宿制学位3.46万个,优化整合在校生10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60所,城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如今,韶关全市10个县(市、区)均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建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9个,在普通学校建成资源教室147间。全市中职学校从只有1所学校达标到现在12所全部达标,达标率全省第一。

久久为功,终将有所收获。目前,全省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含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95%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超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2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17%,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以上。此外,广东还解决了全国近1/4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含政府购买学位)就读比例达97.89%。

课程教学改革令人眼前一亮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要建成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课堂就是重点之一。

2024年7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重点启动课程教学改革“六大行动”计划,通过建立一套破解教学改革重难点问题的有效工作机制,培育一批深入实施新课程的示范区、示范学校,研制一套课程教学改革转化落地的工具支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骨干队伍,形成一批改革成果显著、育人要求有效落实的典型案例,打造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广东样本。

数字赋能学与教方式变革、强化资源集成开发和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深化素养导向的学业评价体系、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一系列详细的行动正在全省铺开。

去年9月,深圳在义务教育阶段启动“每周半天计划”试点,在不减少现有学科课时安排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课程实施方式和变换教学场景,单双周轮流安排半天校外课和半天阅读课。这一创新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每周半天计划”实施以来,试点学校已扩大至100所,已有4万人次学生参与,覆盖公、民办学校。同学们走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实验室、公园、企业等628个校外教育基地,开发569门校外课程,建设全市统一并集查询、预约、点评功能于一体的深圳校外教育平台,以小切口推动育人方式新变革。

如今的教育要求培养有批判性思维、创造能力,能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怎么教?课堂必须改变。近日,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的一堂颠覆传统教学的语文课,囊括了中考所需要的分析、类比、总结、提炼、语言表达等素养与能力,令人眼前一亮。

在课堂上,老师针对统编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三七单元“艺术,让生活更美好”大观念整体教学设计子任务二活动三,让孩子们借助语言文字,更深刻理解音乐作品。

老师通过朗诵《琵琶行》《送元二使安西》节选段落,阅读《月光曲》和《二泉映月》节选片段,给出“思维阶梯”,通过5分钟的小组思考与讨论后,派出代表阐释本组观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知不觉地掰开揉碎、自己探索、讲述出来。整堂课,没有讲思维却教会孩子层层递进思考、没有让总结中心思想却随时在概括总结、没有讲阅读题怎么套路而阅读无处不在、没有讲作文怎么写却何愁孩子不会写作文。在创新课堂的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教学改革。

借助省“双百行动”契机,韶关创新开展教育托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签约托管乳源民族实验中学,推动该中学教学质量由过去的全县倒数变为数一数二,入选省“双百行动”首批优秀案例;在全省首创高职托管中职,推动新丰中职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建设取得突破。陈少荣介绍,目前韶关全市10个县(市、区)与17所高校院所建立结对帮扶合作关系,形成153个共建项目,其中有7个案例入选全省“双百行动”首批优秀案例,占比达1/4,位列全省第一。

如今,广东已经设立省级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100亿元,正在支持29个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示范区试点。2024年至2025年将新增公办学位学前教育13万个、义务教育80万个、普通高中13万个……广东基础教育,正在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不断前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未来的人才支撑。

文|记者孙唯蒋隽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0 阅读:4
羊城派

羊城派

广东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羊城派内容以及资讯的推送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