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学光芒在戏剧舞台的投射与映照,这是一部部茅盾文学奖巨作从铅字走向聚光灯下,一众人物从书中走出来成为现实主义话剧的典范。2025年春,陕西人艺“茅奖系列”结束了2024年的全国巡演之路,将分别在上半年回到家乡西安,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主角》《生命册》四部享誉全国的经典“陕派话剧”,带领西安观众重温一跨越几十年的恢宏画卷,感受文学力量的精神洗礼,感受话剧艺术的卓绝魅力。
陕西文学IP在时代浪潮中翻滚至今
当代中国文学版图,“文学陕军”永远占据一席之地。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到贾平凹的《秦腔》、陈彦的《主角》,陕西作家厚重的文学功力,在生活中历练出的深刻洞察力,对于时代巨浪的大写意呈现,为中国当代文学贡献了一批流芳佳作。
陕西文学的IP,依旧在时代浪潮里翻滚,身为一个陕西人说起自己的故乡,一本小说,一出戏剧,似恰如其分的一面镜子,映出陕西乡党们在岁月年轮里成长、拼搏的模样。
茅奖巨制,气势磅礴。先说《平凡的世界》,这是一代人的奋斗史,是激励四亿国人的枕边书,给所有平凡人以勇气和希望。1991年茅盾文学奖获奖后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的明珠”,总销量超1800万册。1988年,《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直接受众超过3亿,相当于1/4的中国人在收听这部巨著。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平凡的世界》虽然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却没有着眼于宏伟的体系,而是从孙家两兄弟的生活入手,以小见大。整部剧以几个年轻人的感情纠葛及事业发展作为主要线索,串起那个时代的大变革。从风雨飘摇的十年到改革开放,这是新中国急速发展和转变的时期,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也选择了截然不同的爱情与人生。
陕西人艺院长李宣介绍:为了还原原著中不断滚动的历史车轮,创造了16米直径、大气磅礴的360度旋转舞台,将那十几年的纠葛统统浓缩到里面,掰开了揉碎了展现给所有观众看。陕西本土文学巨匠路遥、一级导演宫晓东、屡创传奇的剧作家孟冰、国家一级舞台灯光设计师邢辛、著名服装设计师丁冀燕、领导剧场视觉的先锋人物舞美设计师张武,以及陕西人艺全体演员,将才华融合一起,奉上的话剧《平凡的世界》,当陕西人自己的剧团,在陕西人自己家门口的舞台上演绎陕西的故事时,那种纯粹的真实和融在血液里的触动,永远是最有力量的。3月15日及16日,《平凡的世界》将回到西安与观众见面。
陕派话剧扛鼎之作
一部由现代文学扛鼎之作改编而成的
中国话剧良心巨制,一部作家陈忠实分文不取倾心支持的最满意版本。开创百人大团无与伦比的巡演规模,超七星好评的口碑之作,超70000公里巡演……一部小说《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枕棺之作,话剧《白鹿原》则Buffe叠满,荣誉口碑票房三丰收,让中国话剧从此踏上新高度。
1988年,陈忠实回到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蒋村祖屋,开动了《白鹿原》的第一笔。1992年3月25日,50万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终于画上了句号。2016年3月12日,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在北京首演。临走前,陈忠实先生留下一句话:“我把《白鹿原》和我的生命一起交给你们了,谢谢你们把《白鹿原》演活了。”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从西安一路逆袭到北京,至今全国巡演的每一站依然火爆如初。文学名著改编话剧,对每个创作者来说都是分分钟自毁招牌的挑战,可这一版《白鹿原》所收获的巨大的成功,让第一版话剧《白鹿原》出品方北京人艺及白嘉轩扮演者、北京人艺院长濮存昕惊叹不已,自愧不如,交口称赞。
编辑孟冰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改编的艰难之处,在于要用短短的三个小时,浓缩50余万字的鸿篇巨著!”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孟冰老师迄今已创作过60多部作品,《白鹿原》是他投入感情最多的作品,所做的“功课”达到几十份文件,厚度远远超过原著的十倍之多。
故事的结构要忠于原著,但矛盾冲突必须更具张力,如何调整呈现的顺序、角度和分寸?孟冰抓住了文本的核心“命运感”,又将文学性语言变成生动的戏剧台词,将全剧人物的台词和风貌都统一在一个格调之内,让剧情呈现在舞台上也天衣无缝。
在纷杂的剧情结构、人物关系里找到主线,导演胡宗琪关注的是真实的人性、残酷的命运以及悲悯的情怀。此版《白鹿原》中妙用“歌队”形式,呈现出千姿百态陕西关中农民形象。
像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在戏中叩问、提示、诉说、心语、解析……以旁观者、倾听者的身份给出评论、阐述事件、体现传统观念。
《白鹿原》的舞美设计融入时代、地域、风情、民俗诸多元素,浸透着关中文化的精魂,高耸逼人的牌楼,威严肃穆的祠堂,精致细腻,一鳞一爪都在诉说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巍峨厚重的景片富有中国古代画家称为“幽静是最美的音乐”的雕塑美,远近高低随意组合,横陈竖置都是场景。白鹿原的韵味,像一碗筋道的燃面,越嚼越带劲儿……3月28日、29日、30日,话剧《白鹿原》将持续在西安连演三天,让老陕们看到意象那一座白鹿原,看到乡党们在白鹿原上热火朝天的生活画卷。
道尽秦腔人的悲欢
秦腔悲怆,秦腔人的命运跌宕。作家陈彦笔下的《主角》充满着宿命感。陕西人艺历时三年打造,全国巡演百场的《主角》堪称巨制。306套服装、300个灯光切换、16根台柱子撑起53个场景构成了话剧《主角》的基础条件。舞台上,秦腔名伶四十年人生经历,从一个放羊娃一路披荆斩棘绝地逆袭,历经近半个世纪终成为一代“秦腔皇后”的传奇故事,几乎写尽了大时代下几代秦腔人的命运沉浮,展开一幅复杂世相的宏阔画卷,映射着传统文化的时代境遇。
如同剧中所说:“这是八百里秦川的乐声,是山岚呼啸的声音,是大河奔腾的声音,是我们亲人血脉里流动的声音,骨头里崩出的声音,心怀里吟唱的声音,是我们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灵魂中生命呐喊的声音!”陈彦用原汁原味的陕西方言,讲沧桑变迁的秦腔历史。而话剧《主角》注重的是对文学的二度塑造,对人物的悉心雕琢,那些像文学一样精彩的舞台戏,让整个作品更加荡气回肠,被众多观众誉为:“这才是咱老陕看的戏!”6月21日及22日,《主角》全国巡演之路将回到西安,让更多乡党们了解背后更多的秦腔故事,和改革开放的进程。
此外,四月中旬,改编自河南作家李佩甫的茅奖作品《生命册》也将由陕西人艺呈现在舞台上。现实主义题材、展示百姓喜怒哀乐、高度还原原著,是陕派话剧巡回全国常演不衰的法宝。
(文/记者职茵图/记者尚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