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报道:跨万里西夏官窑“对接”景德镇

看看新闻Knews 2025-03-01 07:24:38

素面薄胎、莹润通透,光线透过瓷片,温暖、美丽又雅致。这“景德镇感”满满的瓷器,竟然是在贺兰山中就地取材烧制而成的。宋代南方最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怎样跨越一千七百多公里,在北方开花结果?一起探索瓷胎“二元配方”技术的奥秘。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里“琼楼初竣”,仿唐式建筑内,121件文物贯穿千年历史,从机场的地底破土而出、登上博物馆的展台。候机的时候,可以顺便沿着历史长河走一走。这座机场扩建时“挖出”了四千多座古墓,于是,全球首家机场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闪亮登场了。

“民以食为天”,食物与人类演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人的餐桌也见证了上万年的饮食文化流变。几年前,考古人员在太湖下湾遗址发现了崧泽文化时期陶器内壁的炭化残留物,也就是“锅巴”。这块数千年的“锅巴”隐藏着什么秘密?遥远的古代,人们依靠什么为生,食物来源又有哪些?连上麦,共同去探古。

中国以农业立国,我们在农作的耕种与收获中,认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同时也制作鼎、鬲(lì)、甗(yǎn)、尊这些器具,通过蒸、煮、涮、酿,将食物转化为美食。虽然食物很难长久保存,但这些盛放美食的器具却可以穿越千年,让我们看到古人饮食的礼仪,态度与观念,就像我们这次要认识的,鲁侯尊。

0 阅读:10
看看新闻Knews

看看新闻Knews

打开“看看新闻”客户端,感受“叩击时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