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飘飘然加误判”令美挑起对华科技战

参考消息 2025-03-01 12:39:51

参考消息网3月1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27日刊登题为《美国挑起的对华科技战为何是错误的?》的文章,作者是卢纲。文章摘编如下:

在《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美国开启的针对中国的“新冷战”中,华盛顿方面或许严重误判了中国的外交行为、抱负及终极目标。

也许,最大的误判莫过于作为美国遏制中国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战背后的种种臆测。

它反映了美国对自己在科技与产业领域的优劣势的判断,飘飘然却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

科技产业的典型价值链包括初始的研发设计阶段、中间的制造阶段和最后的产品营销阶段。

美国科技业巨头的大部分盈利都来自于这条价值链的初始和最后阶段。苹果的iPhone手机就是个极好的例子,英伟达的先进半导体亦是如此。

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则掌握并建立起一个基于价值链中间制造阶段的完整产业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渐进式地产生创新。

凭借庞大的人口规模、技艺熟练的劳动力、丰富的人才储备以及数十年来积累的生产制造经验,中国得以扩大整个产业基础的规模,达到其他经济体难以企及的水平。

这或许是一个被严重忽视的东西方产业差异。如今,不必回答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著名历史之问:“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何没有在中国发生?”如今,要回答的新问题是,中国是如何参与并主导第五次工业革命的?

美国科技战基本上是建立在阻止中国获取先进技术(即科技价值链的初始与最后阶段)的基础之上的。毋庸置疑,这两个阶段都在美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主导之下。

美方认为,无法获取最先进技术的中国必定无法生产出技术先进的产品,从而难以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然而,中国已证明,通过推动和完善制造业,能够实现渐进式的技术突破,生产出先进产品。

早在华盛顿悍然发动科技战之前,习近平主席就已将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定为中国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要求建设“制造强国”。

因此,在游戏领域,有了商业爆款《黑神话:悟空》;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了深度求索;在电信领域,有了华为的麒麟9000S芯片。

中国在美国不断升级和扩大科技战的压力下屡屡取得科技突破并登上新闻头条,这绝非偶然。简言之,对美国而言,这或许是一场以先进制造业为重要内容的科技战;而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科技驱动的制造业之战。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选择去工业化,推动经济金融化。如今,美国试图通过科技战扭转局面,或许为时已晚。美国仍是工业强国,但中美在全球制造业中的相对地位不太可能在短期内逆转。(编译/涂颀)

10 阅读: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