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这几天关于“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讨论沸沸扬扬,反对声占大多数。其实这个提议已经

这几天关于“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讨论沸沸扬扬,反对声占大多数。其实这个提议已经出现十多年了,最早是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出的。

大概十年前的两会,我还在读研,课余在央广《中国之声》做评论。那年黄细花说的“法定婚龄降到18岁”就引起了极大争议,我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靠谱,降到18岁就能提升婚育率吗?谁来做出结婚这个重大决策呢?刚刚18岁的人真可以为自己为家庭担负起责任吗?这不侵占他们的受教育机会吗?……

刚巧,有天晚上在直播间里碰见了黄细花。那时我已经被舆论修理过几次,知道不要轻率表态,我克制住上述看似很有理的质问,问她:“您提出这个建议的考虑依据是什么?”

她给出的回答我印象十分深刻。她说,将法定婚龄降到18岁,不是鼓励年轻人一到18岁就去赶紧结婚,而是因为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很多非法的事实婚姻,18、9岁甚至更小的孩子结婚生子,但法律既不承认也不保护这种婚姻,给很多当事人埋下了无穷人生隐患,特别是女孩子。

在城市视角看来,18岁不过刚刚高中毕业,自己还是个孩子,还要接受少则四年多则六七年的高等教育,怎么能结婚呢?却忽视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很多人没有读到高中,初中一毕业就出去打工了,打到18岁时,他们的心智水平和社会阅历,可能要比同龄大学生高得多。

讲完,黄细花送给我一套当年两会的纪念封。这件事给了我不小震动:一是我们太容易把自己周围的小环境当成世界全貌,二是相比于去争对错、争高下,听听思考路径、决策依据更有价值,三是对一个初出茅庐、又没有任何交情的晚辈,黄细花有这样解释的耐心,是很难得的姿态。

后来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去过许多山区,知道黄细花所说的“事实婚姻”绝非危言耸听。曾有一个18岁的高三女孩告诉我,如果考不上二本,家里就会安排她嫁人,“生出男孩再登记”。我问如果生不出来呢?她蹲在地上没有回答,低头摆弄鞋带。

今年又在热搜上看到熟悉的老话题,一阵感慨,十年间,理性探讨的空间拓宽了多少,放下自我的倾听多了多少,以及我们自己长进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