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回国,我太想回国了!”
这句话相信每个中国人听了都会不自觉地心头一颤。
3月28日,缅甸发生了7.9级的地震,而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我们国家也是非常地重视,而最重要的,还是那些待在缅甸的中国同胞,他们是否还幸存?

3月28日,一场毁灭性的7.9级强震突然袭击了缅甸,震源深度30千米。
这次地震不仅给缅甸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还波及到了周边国家,包括中国和泰国等与缅甸接壤的地区。
震中地区,曾经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高楼如纸牌般倒塌,桥梁断裂如折断的筷子,就连历经千年风雨的古老佛塔也未能逃过这场浩劫。

街道上到处是断壁残垣,汽车被压得变形,树木连根拔起,幸存者的哭喊声与救援车辆的警笛声交织在一起。
截至目前,这场灾难已经夺走了3085人的生命,341人下落不明,其中,3名中国公民也在这场灾难中不幸遇难。

地震过后,大量伤员急需医疗救治,但缅甸本就脆弱的医疗系统在这场灾难面前几乎崩溃。
留存的医院人满为患,走廊上挤满了等待救治的伤员,医生们连续工作数十小时,疲惫不堪却不敢停歇。
药品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一些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去生命。

除了医疗问题,成千上万的人们失去了家园,不得不露宿街头或挤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食物、饮用水等急需物资严重不足,许多人忍饥挨饿,卫生条件恶劣,疾病开始在灾民中蔓延,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缅甸政府不得不向国际社会发出求助信号。

联合国率先拨款500万美元用于紧急救援,紧接着,俄罗斯、泰国、新加坡等国纷纷派出救援队,为灾区提供急需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作为近邻,中国政府的反应更是迅速而有力。

3月29日,中国派遣83名精英救援队员,22吨专业救援装备火速装机,民航局紧急调度专机,从首都机场直飞缅甸。
然而,救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专机抵达缅甸时,救援队员们遭遇了第一个挑战:受灾地区的机场跑道已经严重开裂,无法安全降落。
面对这一意外情况,救援队临机应变,决定转往其他城市降落,再通过陆路前往灾区。

但是,灾难的破坏远比想象的更加严重,通往灾区的高速公路已经遭到严重损毁,变得支离破碎。
救援队不得不改道,选择穿越危险的山区路段,这段路程异常艰辛,崎岖的山路、随时可能发生的滑坡和塌方,都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经过艰难跋涉,救援队终于抵达了灾区核心区,然而,40℃的高温炙烤着大地,救援人员顶着酷暑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余震不断,随时可能引发新的灾害。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国救援队员们利用先进的生命探测仪,精准定位被困人员,与此同时,国内还动用了14颗卫星进行变轨监测,为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救援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9名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此外,救援队还在灾区建立了临时医疗点,为更多受伤的灾民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
然而,就在中国救援队全力以赴帮助缅甸的同时,在缅甸的中国公民却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

正在缅甸出差湖南商人罗先生,侥幸在地震下逃生,随后,罗先生立即与周围的华人同胞取得联系。
他们迅速意识到,留在震区可能面临更大的危险,于是,众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了一支由4辆车组成的逃亡车队。

在出发时,他们只来得及携带少量矿泉水和干粮,这些补给在接下来的逃亡中显得杯水车薪,然而,当时的情况容不得他们多做准备,必须立即行动。
车队刚刚启程,他们就发现,通往安全地带的主干道已经严重损毁,根本无法通行,他们被迫改道,选择了一条偏僻的山区小路。

山区小路崎岖难行,路况极其恶劣,频繁的余震不断引发新的山体滑坡,给本就艰难的行程雪上加霜。
然而,自然灾害带来的危险还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让这群逃亡者绝望的是人为的阻碍。

在这条不到400公里的逃亡路上,他们竟然遭遇了7次武装勒索,这些所谓的"检查站"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个。
每到一个"检查站",持枪人员就会强行拦截车队,他们以"过路费"的名义,索要高额现金。

起初,逃亡者们还能勉强应付,交出随身携带的现金和贵重物品,但随着"检查站"越来越多,他们的财物也逐渐耗尽。
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些武装分子不仅索要钱财,还对逃亡者进行搜身,在一次被迫停车后,几名持枪人员甚至强行扣留了车队中的部分成员,对他们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搜身。

当车队来到最后一个"检查站"时,他们已经一无所有,眼看就要功亏一篑时,其中一位国人凭借在当地的关系网,成功说服了武装分子放行。
为了这条逃生之路,他们总共支付了约5万元的"过路费",这几乎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积蓄。

经过12小时的艰难跋涉,罗先生一行人终于安全抵达仰光,抵达仰光后,罗先生一行人立即联系了中国大使馆寻求帮助。
他们的遭遇很快引起了使馆的高度重视,使馆工作人员迅速行动,为这些劫后余生的同胞提供了必要的援助和保护。

这段惊心动魄的逃亡经历,不仅展现了中国公民在危难时刻的团结互助,也暴露出了灾难地区治安管理的严重问题。
它提醒我们,在海外遇到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团结一致,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提前了解当地紧急联系方式和撤离路线。
罗先生的经历只是这次地震中众多惊心动魄故事中的一个。
参考文献大河报——2025-03-31《“太想回国了!”湖南商人哽咽讲述撤离曼德勒:连开十多小时不敢停,途中遭遇持枪收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