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冬春交替时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3月1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房主任范大公提醒:市民应提高警惕,关注相关知识,做到积极预防、快速识别、科学救治。
越早救治生存率和康复效果越好
范大公称,近日,该科连续收治了多例因颅内大动脉闭塞导致严重脑梗的患者,经过紧急介入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这些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救治,生存率和康复效果越好。
65岁赵先生突发意识不清,相关检查结果提示极重度脑梗。医生通过基底动脉取栓术一次抽吸成功开通血管,术后24小时患者清醒,10天后仅遗留轻微后遗症。
72岁李先生在睡眠中突发昏迷,尽管超过常规溶栓时间窗,但检查提示部分脑组织尚未完全坏死,医生果断实施机械取栓。术后第二天患者恢复意识,最终仅遗留轻度偏瘫。
范大公称,即使患者“睡醒后”才被发现异常(醒后卒中),只要存在影像学证据支持,仍有机会通过取栓获救。
抓住脑梗塞的救治黄金时间窗
范大公称,脑梗塞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供血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其中,颅内大动脉闭塞(如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尤为危险,可迅速引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甚至死亡。
脑梗塞的治疗核心在于恢复脑血流。脑细胞缺氧超过4-6分钟就会开始坏死,每延误1分钟,约190万个神经元受损。及时开通血管能最大限度减少后遗症,甚至挽救生命。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是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通过药物溶解血栓,适合小血管堵塞患者。
动脉机械取栓则适合发病6-24小时内的患者,部分病例可延长至发病后24小时。通过微创手术取出大血管内血栓,上文提到的患者均在发病后数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完全再通。
冬春交替如何预防脑梗塞
控制“三高”:高血压患者避免晨起剧烈运动,按时服药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注意保暖防低血糖,足部护理防糖尿病足;血脂异常者坚持低脂饮食,定期复查胆固醇。
突发以下症状立即就医(牢记FAST原则):Face(面部下垂)、Arm(手臂无力)、Speech(言语不清)、Time(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生活方式调整:晨练不宜过早,避免低温诱发血管收缩;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适当补充维生素D;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作为家属,发现家人疑似中风时要注意:不要自行喂药或拖延(如阿司匹林可能加重出血),立即拨打120并送往具备卒中中心的医院,记录发病时间,协助医生判断治疗时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