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品电影《潮》萧山首映,主创:创作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钱江晚报 2025-03-02 23:46:38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金然郑天一

3月2日下午,浙江出品电影《潮》的全国首映礼在杭州浙影时代影城(萧山店)举行,看着银幕上萧山人搏浪斗潮的勇敢与坚韧,台下观众们都红了眼眶。

还有曾亲历围垦的萧山老人回忆:“我们当时也是挑着一两百斤重的担子去堤坝,一步一个脚印踏过去,真是一路脚印一路血。这部电影给我们农民争了气,把我们的精神都体现出来了。”

《潮》以杭州萧山围垦为历史背景,讲述了生长在钱塘江畔饱受潮灾困扰的沙地人,面对汹涌的潮水,在物质极度匮乏时以血肉之躯合力围江造地的故事,将于3月11日正式在全国艺联专线与观众见面。

首映当天,总制片人金光炎、监制徐小明、导演万波、制片人黄钧妍、摄影指导张兴、美术指导田智元、调色指导平凯磊、声音指导徐晶晶以及主演王铮、陈雨浓等主创来到现场参与映后交流。

向潮水夺地的精神共振

“向潮水夺地,向海涂要粮。”这是围垦时期特别响亮的口号。

电影中,面对凶猛的钱塘江大潮,桃源村村民团结协作、筑堤挡潮。哪怕经历一次次失败,他们依然不言弃。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杭州萧山人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依靠着双手,在对未来充满未知的情况下,怀着渺茫的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历经三十多次大规模围垦,共围得土地总面积达到54.61万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电影《潮》以此为故事背景,首次在大银幕上重现这段历史,希望更多人通过本片去了解、研究围垦,挖掘围垦的史学价值,此前瞄电影记者曾专访过导演万波。

映后,万波表示,在萧山做首映,他内心十分忐忑,因为在座有很多亲历“围垦”的老同志,而一部90分钟的电影并不能把这样宏大的历史事件原原本本的呈现。

作为新杭州人,万波在杭州生活了快二十年,以前从未听说过萧山围垦的故事,而在搜寻资料后,他觉得很有力量且被深深打动,拍摄中产生了很多自我的情感投射,“比如作为一个外来人,如何慢慢跟这个城市产生了共鸣,我也是农村出身,我的父辈拥有类似的经历和品质等等。虽然那段历史离我很遥远,但我怀着对于这一群人的尊重和理解,希望把他们的精神传递给大家。”

主创团队回忆起在嘉兴海盐搭建实景拍摄的经历,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他们也与围垦精神同频共振了。

“我们的摄影机体积大,非常笨重,在泥泞的滩涂地里,每动一步都步履维艰,但是我们依旧在坚持,甚至有一次摄影组刚架好机器,潮水已经涨到了膝盖的位置。‘像潮水夺地’这个围垦口号,也能特别生动地概括我们当时的心境和状态。”

坚持师生共创传承与坚守

谈及创作初衷,大家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传承”。

总制片人金光炎说:“因为我的先辈们切切实实经历过,围垦救人这么好的题材,如果不去发掘和传承,我担心被下一代人所遗忘。”主演王铮提到,拍这部电影给予了他一些能带到生活中的力量,而且他希望把这份精神不断地传承下去。

在他们看来,《潮》既传承了老一辈“战天斗地”的围垦精神,更传递出新时代“勇立潮头”的震撼力量。

当天,现场来了不少小朋友观影。万波说,拍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希望更多的中小学生可以看到这部电影。

《潮》首映现场

而在电影本身的拍摄过程中,是师生的情感交流与传承。

《潮》是第一部由浙江传媒学院师生共同主创的电影。

作为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教师,万波说,“我们作为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带领学生,去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进行电影实践。可能跟工业体系的拍摄有一些差异性,但是我觉得正是这种差异性,反倒能让我们的创作有更多自由度和团结度。”

影片此前获选2024浙江省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亮相2024横店影视节全国影片推介会,入选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新风单元、十六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以及提名第三十届印度加尔各答国际电影节亚洲影评人联盟奖,相继在国内外电影节展获得专业肯定。

在《潮》先前举办的研讨会上,业内专家学者高度称赞《潮》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精神价值、教育价值和美学价值。

3月11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影院吧。

0 阅读:17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