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北漂生活上世纪1918年,毛泽东刚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正待业找工作。当时曾是一师的教授杨昌济先生已调入北大哲学系教书,他得知法国招募华工的信息后,便把消息传到家乡长沙。于是,青年毛泽东便组织新民学会的二十四名成员,去法国勤工俭学。他们来到北京做准备工作。最初毛泽东和蔡和森先住在老师杨昌济家里,后来又搬出去,住在景山东街三眼井胡同吉安所左巷8号,与萧子升罗章龙等八位同学住在一起。他们的住所,比北漂者所住的地下室和五环外的城中村好不了多少。多年后毛主席对采访他的美国记者斯诺说:“我住在一个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这还不算坏,更寒碜的是大家都是穷学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穿。很快冬天来临,他们只有一一件长大衣,外出时只能轮着穿。不久,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找到一份工作。当时很多名流都来此看报,比如傅斯年,罗家伦,陈独秀等按主席的话说,他们都是大忙人,不屑与他这个打工仔说话。在工作之余,毛主席经常到北大课堂上旁听。有一次,他去听胡适演讲,他提出问题请教胡适,因为他不是在册的学生,仅仅是一工友,胡适先生不屑回答他。
另有一次,胡适到杨昌济家聊天,竟把毛主席当作杨家的雇工。但是,毛主席毕竟是世上少有的伟器之材,将别人的蔑视视为磨砺。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所热爱的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时时激励着他,笑傲艰难,将迈向广阔人生的更高台阶。毛主席的北漂生活,可以说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毛主席在北大打工进行了半年时间便终止了。当赴法在即,他又改变了主意,打算深刻地研究中国的国情。他离开北京回到湖南。两年后,他在湖南建立起党组织。次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会议。几年后,他发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创办了共产党实体工农武装。几年后,秋收起义失败,毛主席率所部走上井冈山,开始实践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伟大战略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