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门神画画师张桅画门神(视频截图)
威武传神的阆中门神(视频截图)
3月3日,记者了解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近日将镜头聚焦于阆中古城,播出了时长约为24分钟的《门神开财路古建藏金阆》节目,让全国各地观众进一步了解了阆中古城古建筑修缮、门神画绘制等故事。
1阆中门神画进入公众视野
“大家好,我现在是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古城的中心点中天楼……”记者在该节目中看见,在央视记者的介绍下,阆中古城全貌出现在镜头中。随后,《生财有道》栏目组深入阆中古城的街巷、院落,不仅用镜头记录了传统手艺人精湛的技艺和古建筑修复与建造的复杂过程,还拍摄了门神画等传统艺术的创作过程。
据悉,阆中是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画门神画也是阆中春节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已年过六旬的张桅是阆中古城有名的门神画画师。2010年,张桅开始门神画的修复和研究工作,从过去简单的颜色填充修复成长为如今的门神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阆中的门神主要是一种彩绘艺术,它是用堆灰技法彩绘上去的,不是贴上去的。”在节目中,张桅首先向观众介绍了阆中门神画的制作工艺、功能等等。紧接着,该节目又采用画外音和门神画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这项非遗的两大特点:一是在用色方面继承了敦煌壁画的明快、隆重;另一个则是在形象上讲究高大威风、顶天立地,门有多大,门神就画多大,有的甚至画出了门外。
令人惊喜的是,该节目还向观众们全景展示了阆中古城目前最大的一对门神画。该门神画的形象出自《山海经》,阆中地方话称之为神荼、郁垒。整幅画高5米左右,采用了20余种颜料绘制而成。
2镜头展魅力讲好南充故事
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门神画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文化的象征。在《门神开财路古建藏金阆》中,节目组还将镜头聚焦在了创作门神画的颜料选择上。据悉,过去创作门神画大多数用的是藤黄、中绿、胭脂、佛蓝四种颜色。其中,佛蓝也称佛青,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蓝色矿物颜料,常用于门神画、宗教壁画和装饰艺术中。
在门神画创作中,佛蓝常用于画服饰,如铠甲、袍服等,并凭借深邃的色泽和神圣的象征意义,成为了门神画色彩体系的核心之一。
“在我们的修复中,一定要注意颜色不能乱用。”节目中,张桅的非遗传承故事也呈现在了大家眼前。近年来,经过他的手,已经修复了上千对门神画。
此外,节目组还将镜头聚焦在了古建筑修复上,通过画面展示、画外音解说等方式,向观众详细介绍了对阆中古城修旧如旧保护方式。复建的古城门和古城墙完全参照明代石城城门城墙的建筑标准,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进行原貌恢复,让整个城墙原汁原味。
据悉,《生财有道》是央视财经频道一档关注大众创业的财经专题栏目,栏目重点关注生动鲜活的创业人物,体验他们的创业生活,提炼他们的生财智慧,宣传推广全国各地的经济人文与城市发展。
近年来,《生财有道》更是多次关注并宣传南充。如2024年,《生财有道》栏目组走进阆中市,以创业致富人物为线索,结合阆中特色美食、民俗活动等内容,拍摄春节特别节目。同年,又以“品黑山羊赴簸箕宴”为题,向亿万电视观众介绍了营山带皮红焖羊肉、粉蒸羊肉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以及背后的经营之道。
“没想到门神画和古建筑修复背后竟还有这么多故事。”在《门神开财路古建藏金阆》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表示,通过此次节目,不仅多方位了解到阆中古城的风貌,还感受到了阆中古城的悠久历史和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柴梓嫣实习生周晗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