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去年以来,河池市宜州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在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2024年,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1亿元,旅游总消费达77.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稳居全市第一,三产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工业强基铸链实现新突破
在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将桑枝提取物加工成降糖药物中间体。“我们依托宜州桑园资源开发的桑枝生物碱,入选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今年产值同比增长40%。”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聚焦“1+5+N”现代产业体系,在丝绸纺织、制糖综合利用、清洁能源等领域形成集群优势。丝绸产业保持领跑地位,缫丝加工能力、白厂丝产量等核心指标蝉联广西县域榜首,嘉联公司建成广西首条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推动河池丝绸纺织服装入选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轻纺城新引进企业14家,带动规上桑蚕茧丝绸产值突破35亿元,同比增长11.27%。制糖产业深化循环经济模式,副产品高值化利用产值达14.43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晶科、馨阳等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凯立新材等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1.7%,高新区定制标准厂房建成21.5万平方米。
现代服务业跑出加速度
在德胜镇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站长韦美芳正将700斤板栗发往上海:“自从‘快递进村’全覆盖,物流成本降了12%,我们每天发货量增长3倍。”该区建成广西首个县域智慧物流体系,184个村级站点串联起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
创新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建成全区首个县级物流统仓共配中心,184个村级寄递服务站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物流成本下降12%。开展“33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30余场次,培育新增商贸企业19家,线上线下销售额增幅达15%。文旅融合焕发新活力,刘三姐故里景区VR体验馆、会仙山景区等新业态投入运营,创新打造的“宜州之夜”夜经济品牌带动客流量突破704万人次。“文化出海”取得突破,刘三姐歌谣亮相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千年古县文化IP持续擦亮,宜州与怀远镇分获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千年古镇称号。
重大项目引擎作用凸显
该区全年统筹推进36个自治区、市级重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99亿元。交通动脉加速成网,河池至荔波等2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里程47公里,全区高速路网总里程达183公里,形成“50分钟出省”物流通道。龙江河谷灌区工程破土动工,这项河池史上最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写23万亩耕地“靠天吃饭”历史。教育配套持续升级,河池学院新校区、河池高中宜州校区等7个教育项目同步推进,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下,宜州正以三产融合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随着黔桂铁路二线、宜州至上林高速等重大项目的推进,这个千年古县正在桂西北崛起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活力新城。(林秋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