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贞“拆弹专家”摘除和心脏一样大的动脉瘤

新浪财经 2025-03-07 18:34:34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金刀奖”获得者,以擅长高难度、高风险、高强度手术而著称的朱俊明教授出手攻“山头”

安贞“拆弹专家”摘除和心脏一样大的动脉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完成一例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极罕见手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近日收治了一位心脏患有极罕见病的49岁男性患者,其心脏“鹊巢鸠占”、右冠状动脉巨大动脉瘤随时都有破裂的风险而危及生命。安贞“天花板”级“拆弹专家”精准施术,成功摘除这颗与心脏一样大的动脉瘤,患者于3月7日重获新生、康复出院。

“心大”患者像“装”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患者来院时动脉瘤已达10×14厘米,伴右冠状动脉左室瘘0.8厘米。相较冠状动脉的细小,如此夸张的动脉瘤就像固定在心脏上的“不定时炸弹”。接诊后该院心外科专家迅速集结体外循环团队、手术室团队、术后监护团队、器械耗材团队、电诊检验团队组成近30人的医疗专家组共同研究治疗方案。

据该院心外科主任盖书甲介绍,如此大的瘤体在心包腔内会挤压左心室和右心室,会严重造成心脏功能不全,伴动静脉瘘更会造成血流动力学上的左向右分流,从而造成血流在心脏内空转。受巨大瘤体挤压的结构性疾病改变直接导致心脏功能性内耗,从而极大地增加左心室的工作负荷,一旦达到负荷极限或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突发,冠状动脉瘤体随时都会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医疗专家组最后给出统一结论:通过心外科手术摘除这颗“不定时炸弹”,从根本上挽救患者生命。

为“确定性”生命安全备足“不确定性”预案

“对于近端入口的处理以及远端漏口的处理,还有瘤体内冠状动脉分支的处理都做了详细的讨论,最终确立了人造血管矫正预案以及冠状动脉搭桥预案。”

“因为瘤体遮蔽需正常建立体外循环入路,体外循环如何建立?术前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做了经胸插管及经股动脉插管的两个体外循环预案。”

“如此巨大的右冠状动脉瘤伴右冠状动脉左室瘘是很罕见的病例,而且动脉瘤和左室瘘病情复杂程度不一,术后各种并发症都可能出现。”

“因为手术风险极大,得完全依靠术者的经验在术中作出临机决策。术后心脏功能的变化以及矫正效果的满意程度也完全都是未知数。”

“供血状况不明确对于术者也是个极大的挑战,这种风险也要给予充分估计和高度重视。”

近30人的医疗专家组术前治疗方案讨论虽然很激烈,但都是围绕达成患者生命绝对安全这个“确定性”展开的。因为心外科的手术无小事,术中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医疗专家组核心目的还是要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都做好应对预案,以备术中临机处置。

“柳叶金刀”向十万分之一“要”100%的成功

因为患者属只有十万分之一概率的极罕见病例,要获得100%的手术成功,主刀医生必须要有丰富的心外科手术经验及最优选项的临机处置能力。因此,为切实保障患者生命的绝对安全,手术由北京安贞医院成人心脏外科医学中心主任、被中国主动脉疾病同行称为“战神”、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金刀奖”获得者的朱俊明教授亲自施术。2月23日,手术在经过充分的多学科医学论证和精心筹备的前提下准时展开。

开胸后㬇入眼帘的不是心脏而是巨大的动脉瘤,动脉瘤处在拇指般粗冠状动脉连接主动脉的根部,完全占据了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位置,瘤体已把左心室挤上了心尖,完全遮蔽了上腔静脉。基于此情,体外循环只能改为股动静脉转机——手术团队完成第一个预案“选项”。

经过充分的游离阻断右冠状动脉后,剖开的瘤体内没有见到血栓,也没有见到冠状动脉分支,仅在距离动脉瘘附近有一个后降支。基于此情,预案中的搭桥方案也只能放弃——手术团队完成第二个预案“取舍”。

远端的供血方案如何实施?手术团队大胆简化手术方案,后降支改为冠状动脉左室漏供血,右冠状动脉近端结扎缝合。远端距离漏口1.5厘米闭合右冠状动脉,将后降支封闭在路口内,既解决了动脉瘘动脉瘤问题,也解决了供血的问题——手术团队实现了第三个预案的“多赢”。

手术团队在经过5个小时的密切配合和艰苦奋战后,瘤体被彻底切除,再由具有世界顶级医疗缝合“针线活儿”的朱俊明教授在患者心脏上“穿针引线”后,患者心脏顺利复跳,心脏压迫完全解除,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最终采用更合理的处理方式合并解决了动脉瘘动脉瘤以及供血最为复杂的医学难题,这个结果倒成了整个医疗团队唯一没有“准备好”的预案。

炎症“风暴”再让愈后医疗团队如临大敌

虽然采用更合理的处置方式解决了瘤体存在的风险,整个医疗团队本可以松一口气,但即将面临的术后恢复,医疗团队却一点儿也不敢松懈。“由于动脉瘤体切除造成巨大创面,术后引流已达1000毫升,虽然用了几组复合止血药物,但患者持续的低氧血症、广泛的酶学改变还是让医疗团队再次紧张起来。”盖书甲和医疗团队再次“如临大敌”。

术后损伤是客观存在,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医疗团队在经过呼吸机辅助、试探性利水、持续化验指标检测分析后,最终把病因锁定在炎症反应上面。原理就是由于病人过分敏感的体质在手术创伤的应激下产生了过多的炎症介质,间接导致身体健康组织产生了过量损伤,它所引起的损伤波及身体所有器官和组织,这在医学上叫炎症“风暴”。

医疗团队于是对患者紧急应用激素等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物,经过三天的药物治疗,监测指标终于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以及酶学变化也趋向于平稳,各项生理指标也渐续趋于正常,患者顺利进入术后恢复平稳期。

为“性命相托”中国“战神”把自己“炼”成“三高医生”

患者出院前,记者连线朱俊明教授。这位30多年来被国内患者当作“全国主动脉患者的总住院医师”、几乎天天面对患者是“活着”或“没了”生死抉择的北京安贞医院成人心脏外科医学中心主任,曾向全国30省(市)200余家医院推广诊疗技术和规范,共指导治疗了1.5万余例次,他带领的团队成为国际上最大的一组主动脉手术团队。

他说,心外科医生血战、夜战、苦战是常态,很多大血管手术一做就是一天或十几个小时,一般医生都不愿意做这个。但心外科手术都是“性命相托”、关乎生死,我们承受的都是生命不堪承受之重,我们不做谁做。

朱俊明教授是站在中国主动脉外科医生金字塔尖上、被国内尖端心外科手术业界誉为“飞行的金刀”的“救火”白衣战士,他的时间安排除了在手术室就是在去手术室的路上。他还被国内同行誉为“三高”大夫:高难度,有很强的技术能力;高风险,有聪明的头脑,能在术中随机应变;高强度,有坚强的毅力,能顶住手术巨大压力。

据朱俊明教授的同行介绍,在面对风险最大、劳动强度最高的主动脉手术时,他平均一台手术耗时都要在6个小时以上,时间最长的一台手术不吃不喝不歇曾连续站立了18个小时,他被国内同行敬称为“战神”和“站神”,可以说实至名归、恰如其分。

安贞医院吉林医院任重道远

东北地区心血管病患者数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对“家门口”的优质医疗资源具有热切的诉求。为解决东北地区患者长途奔袭、跨省医疗的民生问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已“远道而来”,已让更多东北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国家级”医疗资源的福祉。

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过渡院区落地长春市中心医院1年多来,北京安贞医院总部将国内顶尖医疗团队陆续输入到安贞吉林医院,随着技术“平移”的持续推进,该院心脏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已大幅度提升,已和北京安贞医院总部一样具备了收治各种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条件。

截至目前,该院已相继完成复杂冠脉病变的冠脉旋磨及逆向导丝手术、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左心耳结扎术、心外膜起搏器安置术、心耳血栓清除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多项国内领先及国内首批开展的手术和技术突破;还完成ma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术、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CM)植入术、应用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FLX植入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经皮腔内室间隔动脉微粒球栓塞术、Indigo导管技术的急性肺栓塞血栓抽吸术、兼容3.0TMRI(CRT-P)三腔起搏器置入术等多项省内首例首批手术或技术突破。

这些突破或者首例可以充分佐证,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落地生根、蓄能聚力,目前已有能力承担起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战略布局中的东北责任。

后记:

心血管外科医生和书法家的区别是,书法家是把姓名签在纸上,心血管外科医生是把姓名“写”在病人的心脏和血管上;书法家一次没写好可以撕掉重来,而心血管外科医生手中只有一张“纸”——每个患者都只有一次机会,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可能“涂抹”或者重来。

每一例手术都是患者的“性命相托”,为了患者的“性命相托”,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已经“负重而来”。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