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能源转型光伏、储能等产业前景受市场期待

证券日报 2025-03-07 20:13:57

本报两会报道组殷高峰舒娅疆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能源转型成为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途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等成为热词,多位代表和委员围绕上述内容发表观点,并对我国“双碳”目标推进实施的前景表示出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不含水电)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风电、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4.1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2024年,光伏、风电发电量合计达1.8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接近20%。可再生能源正加快从补充能源向主力能源转变。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以及我国‘双碳’目标推进落地,可再生能源得以快速发展,装机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刘汉元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20年,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强劲引擎,并助力我国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我国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促进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也成为诸多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认为,全球能源加速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我国要实现碳中和,除了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绿色一次电力,还需要大力发展以绿色一次电力为基础转化而来的绿色氢能(以下简称“绿氢”),以及由绿氢和可再生碳源耦合制成的绿色甲醇(以下简称“绿醇”)等绿色能源及原料,助力电力系统外的其他应用领域实现深度脱碳。

钟宝申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绿氢、绿醇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满足各领域深度脱碳的需求,同时也能带动绿电的消纳,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此外,他还希望提高农村建筑光伏标准,促进农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锦龙认为,应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

“加快推进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加速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已迫在眉睫。”刘汉元表示,从具体措施来看,可以加快特高压外送通道及跨省跨区通道建设,大力支持“源网荷储”项目发展,加快打造我国综合储能体系,用AI为新型电力系统赋能等。

分析人士认为,以新能源、储能等为代表的产业在未来还将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增长前景。

上海千门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研总监宣继游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国并网发电量逐步增长,同时还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使得相关算力中心对电力的需求也逐年增高,目前‘水光风’为代表的对绿色能源产业都处在迭代发展阶段中,伴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与关注,未来有望实现良好增长态势,其中,光伏、储能产业的增长前景值得期待。”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