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的第二周,是世界青光眼周。3月6日,广州普瑞眼科医院举行青光科普讲座,并进行公益青光眼筛查,同时送出“荧光守护壳”,提醒人们不要关灯刷手机,避免诱发青光眼。
今年的青光眼周主题是“AI协同护航,共防青光眼盲”。那么AI在防治青光眼上有什么进展?国之大医、知名青光眼专家、中山眼科中心原主任葛坚教授出席本次活动时介绍,AI已经在临床上用于辅助青光眼的诊断,通过输入眼底照相等检查结果输入,AI眼可诊断出95%的青光眼,这对于青光眼的早发现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长时间摸黑玩手机可能导致青光眼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位的致盲性眼病,是指病理性的眼压升高,导致不可逆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原发性青光眼的数量约2200万人,全球有6000多万青光眼患者。
广州普瑞眼科医院院长沙翔垠教授解释,黑暗中人的瞳孔会放大,让更多光线进入眼内,提高视力。如果长时间在黑暗中刷手机,瞳孔会持续扩大,导致周边虹膜堆积在房水的流出通道——房角处,从而阻碍房水的流出,如同下水道被堵,使眼内压力上升,诱发青光眼,尤其是天生前房浅、房角窄的人群。此外,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睫状肌收缩痉挛产生视疲劳,手机发出的蓝光长时间照射眼睛也会伤害虹膜、晶状体等眼部组织,从而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风险。
高度近视、远视都可能导致青光眼
葛坚教授在活动中强调,高度近视与开角型青光眼密切相关,对于600度以上的近视患者,近视每增加100度,青光眼患病几率增加20%,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近视防控。但这并不意味着远视眼患者就可以高枕无忧,过高的远视(眼轴过短)可能会导致闭角型青光眼发生。
沙翔垠教授团队近日为一位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植入XEN引流管(将房水引流到结膜下,以降低眼压)。这位患者双眼近视约1800度,年仅42岁,却有11年青光眼病史,此前3次抗青光眼手术均以失败告终。术前患者右眼矫正视力0.3,左眼仅有手动视力,视野狭窄,视物黯淡,生活很不方便。
“患者没有家族青光眼史,高度近视应该是导致他患青光眼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比正常眼球更长,会导致房水排出系统(主要是小梁网)功能逐渐下降,影响房水的正常排出,从而引起眼压增高;同时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壁相对较薄,特别是巩膜的部分,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能力减弱,更容易受损。”沙翔垠教授分析道。
尽早发现“光明小偷”
此外,遗传、外伤、使用激素、解剖因素(如房角窄)等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开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逐渐上升,症状不明显,就像温水煮青蛙,等患者有所察觉,往往已经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伤,因此被称为‘光明小偷’。此外还有正常眼压青光眼,很容易漏诊。因此,青光眼高危人群要定期做眼部检查,包括眼压、眼底和视野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检查没有发现青光眼,也要保持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青光眼。”广州普瑞眼科医院青光眼科主任费文雷教授说。
葛坚教授建议,每年例行体检时,要顺便检查眼睛,测一测眼压,同时做眼底照相,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是闭角型青光眼高发的群体;如果青少年的近视快速加深(如一年增加200度),要就医,看是否有青光眼;对于新生儿,如果黑眼珠非常大,时常泪汪汪,也要检查是否有先天性青光眼。
青光眼患者须终身定期随访
“青光眼患者即使眼压控制理想,也需要定期随访,每三个月测一次眼压,每半年做一次视野检查和眼底照相。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每个青光眼患者,需要医生设定个性化的目标眼压,对正常人而言的正常眼压,对一些青光眼患者而言,可能是高眼压了。”葛坚教授特别提醒。
沙翔垠教授风趣地表示,青光眼是终身疾病,患者需与医生做终生朋友,定期检查,随时调整用药方案,或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
此次活动由广州市总工会、越秀区科学技术协会指导,越秀区人民街道办事处、人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珠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普瑞眼科医院等5个单位联合主办。
文|记者陈辉通讯员王丽榕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