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谭铮王丹阳王莉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对比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预期目标,超额完成任务,这彰显出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等一系列今年的具体部署。如何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代表们各抒己见。
看全国
绿色低碳示范区、零碳工厂在路上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迈出这一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委书记周斌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盐城正以“五化”路径建设零碳园区,通过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智慧管理化和认证国际化,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面对“双碳”目标,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设立全生态圈、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示范区,通过打造全产业链生态社区推动新兴科学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在具体的实施路径上,全国人大代表、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邹县发电厂生技部精密诊断中心组组长曹景芳则表示,加快推进煤电清洁高效低碳转型发展,加大对传统煤电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保障能源安全。
看广东
以5%的碳排放承载全国10.8%的经济总量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统计数据显示,广东以占全国1.9%的国土面积、6.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承载了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10.8%的经济总量。
广东是如何做到的?从这几个回答中不难窥见一二。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钟铮告诉记者,近年来,政府通过“约束+激励”政策双轮驱动,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多地政府通过绿色工厂认证奖励、节能技术改造补贴以及绿色贷款低息政策,在减轻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构建低碳生产体系,走绿色发展道路。“节能减排措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例如美的通过优化工厂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每年节省大量电费支出。”钟铮表示。
作为汽车制造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广汽集团近年来在生产制造上,打造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及零碳工厂;在销售服务上,打造零碳特约店等示范项目,激励用户绿色出行。继此前两年陆续提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节能汽车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后,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当前换电建设成本高企、规划布局整体滞后、电池标准缺乏统一等问题,提出加大换电模式政策力度、加快统筹规划布局、逐步统一换电标准等建议。
深耕电池回收20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长东分享了他们企业的案例。经过多年努力,该公司在2024年突破技术难关,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磷酸铁再生材料产业化并取得经济效益。李长东表示,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退役光伏板、风机、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等新兴固体废物逐渐增多,回收问题日益凸显。他建议国家支持新兴固体废物纳入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范围,推广“全链条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美丽中国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更是高科技、新质生产力项目投资兴业的发展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