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学前一阵子在课上读过,今天我又和一个学中文的好友聊起,他在企业做高管多年,偶尔还会写几句,他说:“纵然为落寞而作的诗,也有一如永恒的热忱。即使我最后也只学会了泪流满面,但从不后悔文学带来的人间清亮。” 这首诗歌《致中文系》的作者叫白寅,是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本科读的是国防科大物理系。 谈到诗歌写作情境时,白寅说:“大概是在2012年,我回到成都,见了一位同学。小学时候他是我们班长,非常有才华。他也很想学文科,但我们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选择文科。两个人就在宽窄巷子的一个院子里聊天,聊着聊着,他就突然跟我讲,你知道这个院子是谁的吗?我说谁啊,他说是李亚伟的,李亚伟是八十年代很有名的诗人,那个时候最风行的就是一首诗《中文系》就是他创作的,我们都非常喜欢。于是我晚上回去就写了《致中文系》这一首诗。” 这首诗歌并不晦涩难懂,也没有高深的诗歌技巧,仅仅是还原了一种纯粹而执拗的青春,一段简单而青涩的时光,恰如春日不经意间的暖风,揉皱一池春水,漾在每一个中文系人的心湖。 你为什么读中文系?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们少数人可能会说是爱好,但更多人会说是机缘巧合或阴差阳错或没得选择。 当然,也可能是很久以前,偶然读到的一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让你对古诗词着了迷;或是“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蛊惑,让你跌落汉语言的陷阱;也许是一部隽永的《边城》,让你跟沈从文走过湘西大地,流落一生……也或许,并非你选择中文系,而是中文系选择了你。 白老师的诗中,有无限的热忱,有沉静的守望,或许也有一声遥远的叹息——文学,就是这般眉目含情,欲说还休,在风刀霜剑中自成风骨,又在一个个如水寒凉的夜里静听万物低吟。你无需跋涉探寻,便已置身最为浩瀚的烟海。 终于,我渐渐明白,我为什么读中文系?仅仅是,我情愿为这人世间的每一场相遇,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