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胡然胡雪岩
近日,40岁的彭先生突发颅内出血,被紧急送往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经相关检查,神经外科团队立即为其开展立体定向框架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成功促使脑内25毫升血肿快速清除。目前,彭先生恢复良好。
一周前,彭先生在与朋友聚餐时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被朋友拨打120后紧急送往天佑医院。入院后,检查发现彭先生言语不清,左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Ⅳ级,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出血。
随即,该院神经外科团队立即开启卒中绿色通道,予以脑出血的急救治疗,并快速完善术前评估。
该院神经外科主任金胜昔结合患者脑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对神经功能恢复要求高等特点,认为传统CT定位下和徒手穿刺的准确率较低、引流效果不佳,保守治疗又可能会使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患者血肿量不大更不适合开颅手术。斟酌再三,神经外科团队决定采用头框下立体定位技术,术后尿激酶鞘内注射溶解血肿,既可使得血肿快速消除又不损毁原有的神经功能。
医生在给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通讯员供图)
在金胜昔主任的带领下,神经外科团队术前通过三维影像技术精准定位手术靶点,精准穿刺血肿位置,手术仅耗费1.5小时,误差不超过1毫米。同时,微创操作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感染风险,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健康的脑组织。
术后,彭先生复查头部CT显示,脑内血肿已经基本吸收,一周内即可出院。
该院神经外科医生丁卫表示,脑出血的微创治疗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机器人辅助定向和头框架定向。与机器人辅助血肿穿刺相比,手工头部立体定向框架下血肿穿刺具有更高的精度,安全性高,患者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相关知识,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科交流2群。
鼠标点击
但是机器人费用比人工贵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