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种下苗,几十年后才能长成大树,所以要一代接一代地接力守护。”随着植树节的到来,在皖南深山之中,海拔500米之上的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中国好人”——年近60岁的红豆杉守护者邓学毛,正蹲在家门口,专注地将一株株刚从山上寻救回来的红豆杉幼苗,轻轻放入土坑。他的手指关节,因常年紧握锄头而变得粗大变形,可此刻覆土的动作,却轻柔得如同在为新生儿掖被角。远处,报春鸟欢快啼叫,山雾如灵动的溪流,在林间缓缓流淌,裹挟着泥土气息的风,轻轻拂过他鬓角的白发。
清晨,刚刚出院的邓学毛,便麻利地穿戴好工作服,提起锄头,趁着露水未干,快步向山中走去,开启了一天的“巡山”工作。“山上林子太密,红豆杉苗又格外金贵,移栽下山,等苗长大些再送回山上,能大大提高红豆杉的存活率。”邓学毛一边说着,一边双眼在山林间不停搜索着。没过一会儿,便传来他那爽朗的咯咯笑声:“找到了,这里有一棵!”只见他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将一棵掩埋在枯枝下的红豆杉幼苗“解救”出来,嘴里还念叨着:“这苗根上的土要留足,就像给娃娃裹紧襁褓。”
九十多年前,这座山上还仅有零星几棵红豆杉。邓学毛的父亲邓长根,这位被誉为“红豆杉守护神”的老人,在生前反复叮嘱他:“按本分,守岁月;凭劳动,度春秋,一定要守住红豆杉。”如今,这座山头已有接近两千棵野生红豆杉。最老的那棵树王,直径超过40厘米,其年轮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刻着两个世纪的沧桑。
正是邓学毛一家四代人的接力守护,像星星之火,点燃了村民们自发守护这一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的意识。
石台县国有林场在这里设置了仙寓山管理站双坑工区,护林防火,加强山林的保护。“以前巡山要带砍刀防野猪,现在得带湿度计和标本夹。”石台县国有林场主任路斌,一边记录着每天的巡山日志,一边感慨地说。只见日志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土壤pH值5.8、林间湿度72%、今年新生幼苗成活率91%……“多亏了老邓一家的世代守护,现在大山村的村民们个个都自发充当起了红豆杉的‘守护者’。”路斌接着说道,“但老邓仍坚持每周三次徒步12公里巡山,在山林间延续着祖辈的那份热忱。”
山风掠过百年树冠,沙沙声里,仿佛传来四代人的应答。树荫下,邓学毛轻抚着老树的裂痕,那里有新发的嫩芽正奋力挣开苍老的树皮。就像他接过父辈的锄头时,心中始终坚信:人走了山还在,人来了山更青。(徐敏可江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