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慢性肾病
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遥远
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据统计
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高达10.8%
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慢性肾病
如果不及时干预
肾病可能进展至肾衰竭
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今天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
今年的主题是
“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
新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
全科副主任医师施巨银
排泄废物: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分泌激素: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参与调节血压和红细胞生成。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这些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这些人容易得慢性肾病
疲劳乏力: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贫血和毒素积累。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由于毒素积累影响消化系统。
夜尿增多:由于肾脏浓缩功能下降。
尿液泡沫增多,且泡沫细密、不易消散(蛋白尿)。
水肿:常见于眼睑和下肢,由于水钠潴留。
高血压:由于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下降。
贫血: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皮肤瘙痒:由于毒素积累刺激皮肤。
骨痛:由于钙磷代谢紊乱。
泡沫尿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严重的肾脏疾病,很多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正常的泡沫尿:例如尿液浓缩(饮水过少)、排尿过急、剧烈运动后,体内代谢产物增加,可能导致尿液成分发生变化。摄入过多蛋白质,超过身体所需,多余的蛋白质会随尿液排出,便池清洁剂残留等都可能导致泡沫尿。
如果单凭泡沫尿这一症状无法确诊任何疾病,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早期发现慢性肾病的关键在于定期体检,特别是以下检查:
尿常规:检查尿液中是否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
肾脏B超:检查肾脏大小、形态、结构等是否有异常。
对于高危人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及60岁以上的成年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如何预防慢性肾病?
控制好血糖和血压:这是预防慢性肾脏病最重要的措施。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参考值:糖化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