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李力教授的事情很简单: 百万年薪引进的学术大牛,三年就憋出三篇C刊!这波操作直接把高校"氪金挖人"的遮羞布撕得稀碎。 李教授当年可是手握30+核心期刊的顶流学者,结果跳槽到中南财后产出断崖式下跌,连学校食堂大妈都忍不住吐槽:"他办公室的灯就没亮过几次!" 学校现在慌得一批——砸了千万引进费,结果法学双一流学科评估亮红灯,再掉链子就要从211变"双非"。更扎心的是隔壁武大法学院教授平均年薪才50万,发论文量却是中南财的1.8倍。 网友辣评:"这不就是企业高薪请来混日子的'养老型高管'?" 打工人集体破防了:原来教授也逃不过KPI考核!当年吹爆的"非升即走"制度,现在反手就给自家挖的"大神"评了不合格。 某高校教师自嘲:"我们改论文改到凌晨三点,人家百万年薪买咖啡杯都带学术会议定位。" 这波学术圈"翻车现场",彻底暴露了人才引进的黑色幽默——高薪不是保险箱,学术KPI面前人人平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