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的“106”垃圾短信,三大运营商联手围剿

IT之家 2025-03-14 20:11:29

微信、QQ等IM即时通讯类软件,早已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聊天交流的首选。

传统的短信功能被“冷落”之后,除了充当验证码接收器,还被大量的垃圾短信所“轰炸”。

据昨天(3月13日)央视网的报道,上海市消保委已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就106短信签名标注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并取得了积极共识。

困扰大家已久的“106”开头垃圾短信问题,即将迎来转机,IT之家这就来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防不胜防的106垃圾短信

家友们可能已经注意到,我们经常会收到许多“106”开头的短信。

其实,它们来自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提供的短信平台,主要用于企业或机构向用户批量发送短信。

除了常规的短信通知以外,相信家友们也都收到过不少106营销短信。

如果说,普通的营销短信只是有些恼人的话,部分垃圾短信真的有些“过了火”,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上海市消保委调查数据显示,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以“106”开头的垃圾短信。

这些短信内容繁杂,且存在假冒或混淆签名、设置消费陷阱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如部分短信假冒银行、知名商家等名义,以“账户异常”“低利率贷款”“积分到期”等为诱饵,诱导点击链接,进而可能被不法商家套取个人信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链接到钓鱼网站给手机安装木马病毒。

上海市消保委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

21%的消费者希望监管部门加强监管;

17%的消费者认为运营商应该加强审核;

12%的消费者表示会屏蔽所有106短信或关键词屏蔽;

48%的消费者建议在短信中强制标注内容提供者真实名称。

二、真实案件

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对近期发生的一起真实事件进行了报道。

“白XX电商”的诈骗短信伪装得极为逼真,精准地标注出受害者姓名,以订购高额包月服务为由,诱导回拨短信中的电话。

一旦回拨,电话那头的诈骗分子便会冒充“抖音”客服,巧舌如簧地编造各种理由,诱使受害者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三、上海市消保委推动,三大运营商出手

为解决106短信乱象问题,上海市消保委自2023年起持续关注并积极推动相关工作,近期与三大运营商总部在多轮诉前沟通后达成了共识。

近年来,电信部门和运营商在推行实名制方面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消保委认为在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内容提供者实名是治理106短信乱象的有效方法。

如果李鬼李逵一目了然,消费者在收到短信时大致就能判断真假,避开消费陷阱。

上海市消保委的这一要求,得到了三大运营商的积极回应,他们均承诺:对于有歧义或无法清晰标识短信内容提供者的签名,将使用短信内容提供者的规范企业名称(内容提供者实名)进行标注。

此外,三大运营商还承诺了多项改进措施。

中国移动表示,将严格审核企业资质,包括备案证明、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确保责任可追溯;并初步建立企业签名合规数据库,面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精准“短信免打扰”服务。

中国联通表示,将通过数字化技术校验签名登记与实际发送的一致性,上线端口“先登记,后发送”的系统级鉴权管控模式,严格审核并登记接入客户的资质证照文件,同时强化数字化运营能力并引入AI技术。

中国电信表示,将强制要求企业进行短信签名及实名制信息登记,建立短信内容动态巡查机制,对不包含退订方式的短信内容“零容忍”,并采取主端口降速、关停等处置措施。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希望三大运营商能够加快推进标注规范企业名称的相关工作,并确保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对所有有歧义或无法准确识别的签名的规范使用。

同时,上海市消保委也将与三大运营商建立相关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共同推动106短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四、面对垃圾短信,我们都能做些什么

三大运营商终于出手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自己在面对垃圾短信时,都能做些什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给出自己的手机号等信息。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IT之家再来带大家看看在已经收到了诈骗、垃圾短信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我们可以通过三大运营商的官方渠道进行投诉:

中国移动:发送“被举报号码*垃圾短信内容”至10086999

中国联通:发送”被举报号码*垃圾短信内容“到10010999

中国电信:发送“被举报号码*垃圾短信内容”至10000999

此外,我们可以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进行举报,防止它们继续“害人害己”。

各个手机厂商提供的骚扰拦截功能虽然有不低的误拒率,但却是也能为我们拦截掉不少的垃圾与诈骗短信。

在收到类似“客服”的短信,尤其是涉及扣费、退款等敏感信息时,千万不要盲目相信,更不要回拨短信中提供的电话。

在接到那些“迷惑性”很强的短信时,我们还应该做到主动核实信息,直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或者通过官方App查询相关业务信息,切勿通过短信中的不明链接或陌生号码进行操作。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IT之家希望家友们能时刻保持警惕,擦亮双眼,守住自己的钱包。

0 阅读:2
IT之家

IT之家

爱科技,爱这里 - 前沿科技人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