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做公关的时候,一定要摆脱一种思维惯性。
“我声明里的所有内容,你都要全盘接受。”
这种思维惯性不摆脱,是一定会出大问题的。
大众为什么要接受企业做出的声明?
有理有据,无法反驳。
在事实上的无懈可击,才是大众转变态度的根本。
没有扎实的事实做基础,企业做出的所有回应都是在为舆情升温。
也不要轻易地动用法务。
因为,法务从来都是大杀器,不动则已,动则必见血。
具言之,最适合法务出动的时机,其实是事实既定,也就是声明被大众普遍接受后。
这时候祭出法务,才能巩固住先前动作。
动作是要讲究连贯性的,什么必须先做,什么必须后做,都是有要求的。
声明拼的从来不是字多字少。
再多的字数,让大众感受不到其中的诚意,仔细一看还有些春秋笔法在内,大众是不会接受的。
就算出动法务将吃瓜群众打成所谓的境外势力,事实上也没什么用。
因为,世界是唯物的,客观情况不以当事企业的感受为主。
时隔1年翻出旧账,说自己有多冤枉,更是蠢到不能再蠢。
因为,当年就没有凝聚出共识,新如今的重翻旧账,也不会凝聚出共识,而更有可能让撕裂“复活”。
做回应的时候,千万不能高高在上,以为别人都愚蠢,只有自己最纯洁。
因为,所有舆论的构建基础,都是情绪。
公众的情绪,在现实中或许不全是对的,但在舆论中一定是没错的。
当企业作为强者出现,一定要避免颐指气使,要尽量的平易近人。
多用大家能看得懂的文字说话,要以理服人。
切莫产生“我都解释了,你们怎么还不接受”的情绪。
因为,解释与否,权力在企业,而接受与否,权力在大众。
当大众选择拒绝接受,即便以权势让他们低头,心里也是不服的。
只要不服,危机就始终存在。
哪怕憋着一口气,舆论情绪也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