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凉山3月16日消息(记者王颖)春日的凉山州会东县,沉睡千万年的玄武岩正焕发新生。在会东的北理同创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黝黑的玄武岩矿石经过1350℃高温熔融,化作银色丝线,最终编织成新型复合材料――这项被称为“点石成金”的技术突破,正为凉山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绿色动能。
玄武岩原石(央广网记者王颖摄)
资源禀赋转化发展优势
会东境内绵延山脉下蕴藏着丰富的玄武岩矿藏,具备发展玄武岩纤维产业的先天优势。依托“就地采矿―原丝生产―复合材料加工”全链条闭环体系,企业已实现玄武岩资源的高效转化。目前建成的300兆瓦光伏组件生产线,正以每月3万套的产能,生产着具有突破性的玄武岩纤维光伏边框。
玄武岩纤维生产车间(央广网记者王颖摄)
技术创新突破行业瓶颈
“我们攻克了高性能池窑法拉丝核心技术,使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较传统金属减重30%、耐腐蚀性提升50%、碳排放降低85%。”公司总经理唐文才手持新型光伏边框介绍,该产品无需接地施工的特性可节省20%以上安装成本。在市政工程领域,企业研发的玄武岩纤维增强管道使用寿命超50年,已应用于多个输水环保项目。
玄武岩纤维复合木方(央广网记者王颖摄)
全产业链布局初具规模
从光伏领域的边框支架,到市政工程的复合井盖、智慧灯杆,再到民用的步道板、公交站台,会东玄武岩产业矩阵已覆盖新能源、基建、民生等多领域。正在建设中的900兆瓦光伏组件及160万套边框生产线,预计2025年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更引人注目的是三期规划:2025年启动的5万吨级拉丝生产线,将延伸至军用复合装甲、海上风电叶片等高端领域。
玄武岩新材料运用(央广网记者王颖摄)
产业振兴带动民生改善
在会东小岔河特色产业园区,82名经过沿海地区专业培训的库区移民已成为技术骨干。随着产业链延伸,预计未来将创造逾500个就业岗位。更多当地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先进技术,收入还能比外出务工有所增加。
据了解,正在推进的“凉山能源凉山造”战略,将通过清洁能源资源与制造业深度绑定、优先采购本地制造产品等政策,全力支持玄武岩纤维产业集群发展。这个春天,古老的玄武岩正“织”就凉山发展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