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这是20年前杭州哪里吗?”
前不久,广东姑娘小卢(@野马不由缰)在社交媒体上寻求杭州市民帮忙。
照片上是小卢八九岁的模样,打卡地点在西湖一个景点。
小卢说,这张照片大约是2005年拍的,当时只记得和家人去过杭州游玩,留了这张照片。
印象中,她和爸爸妈妈去了西湖、岳王庙和灵隐寺,但不确定照片是在什么地方拍摄的了。
“最近准备重游杭州,想在同机位/地点再拍摄一张。时隔差不多20年,不知道这个地方还在不在,请大神能告知一下。”
看到小卢的求助,杭州网友纷纷当起侦探,热心为姑娘认真指点迷津,还晒出景点现在的照片来佐证。
“曲院风荷无疑,你应该从西往东拍的波香亭。”
“曲院风荷,旁边的青苔很滑,我小时候在你这个位置掉到水里去过,尴了个大尬。”
“是曲院风荷,从岳庙对过的门进,有一荷花塘,隔塘从西往东拍。”
“曲苑风荷,从小这边长大的,再熟悉不过了。”
“曲院风荷,大致的我就想到这个地方,小时候我也有照片,05年的估计没了,85年的应该有。”
还有人惊叹,“天,在西湖边上长大的我,表示不认识。”
不过有杭州网友认为,这里不是曲院风荷,“边上有个六角亭,水里是莲花,不是荷花,曲院风荷里面台子里面没这么大片睡莲,桥附近树是水杉多,照片里面是长青树,可能樟树。大概率是湖中三岛。”
有热心市民则笃定地指出:这是三潭印月。
姑娘千里迢迢实地重探:
大家认错了!这是三潭印月
今天,橙柿互动记者联系了卢姑娘了解到,为了验证这个20年前的这个西湖打卡点,几天前,她特地从广东赶到了杭州。
卢姑娘说,前阵子翻看家里的老照片,发现了这张西湖边的照片。
记忆中很小时候,被父母带着去过一趟杭州,游过西湖,但是记不清具体是西湖的哪个景点了。
好多热心人都说是曲苑风荷,甚至给了细节图。
等她带着照片赶到了实地曲院风荷,也确实发现类似的亭台建筑,但总觉得不是很对。
当时自己和朋友都放弃了,离开了曲院风荷,来到一个码头准备坐游船。
她心里满是失落,但还是把照片拿出来给工作人员看,询问照片上的地点究竟是哪里。
工作人员认真看了这张20年前的照片,很笃定,“这是三潭印月,买登岛的票坐船上去,登岛后沿石子路一直走就能看到。”
小卢就买了票坐船去了三潭印月,根据工作人员指示穿过石子路。
“真的对上了照片上的场景!虽然季节不同,但依稀能辨认出确实是同一个地方。”
更巧的是,和小卢一起来西湖实地探查的朋友说,她第一次来西湖,打卡拍照点也是三潭印月,机缘巧合,和小卢当年拍照点还是同一个机位。
小卢很惊讶,为什么看到老照片时,没有想到是这里?
朋友说,当年只来过一次,时过境迁,植被都改变了,没敢确定。
小卢告诉橙柿互动记者,她终于找到了20年前的打卡点,又拿着那张老照片再次打卡拍照。
“心愿已了,这次又重游西湖,开心。”
当年游完西湖回家背诵《满江红》
姑娘有一份深深的心事……
卢姑娘说,她老家其实是浙江金华,现在移居广东了。
对于童年时的打卡地,为何念想这么强烈,一定千里迢迢来实地坚持寻找?
卢姑娘告诉橙柿互动记者自己的心事——
记得是2005年暑假,我和爸妈一起跟旅游团来的。
游完西湖后,我向爸妈许诺说,以后长大了,要带家人们去夏威夷度假。
这个天真的许诺,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家人拿来作为谈资。
那会儿我才上小学一二年级,对于西湖的美景还有诗意,其实并不懂得欣赏。
还记得那会儿还去了岳王庙,回家后就被爸妈要求背《满江红》。
这个印象蛮深,以至于我现在还能熟练背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对于父母,卢姑娘说自己童年时的记忆并不太深,“我很小时候,爸妈就离开了家,他们在杭州打拼。
“爸爸年轻时摔残了腿,错过很多赚钱机遇。妈妈是个踏实肯干的人,家里起楼房的钱,是靠妈妈赚起来的。”
卢姑娘告诉记者:西湖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旅游,同时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父母一起旅游。
后来,没能等来女儿履行去夏威夷旅游的诺言,爸爸妈妈就先后离世了。
“在供养我大学刚毕业后,他们就离开了我。”
卢姑娘说,童年对西湖的记忆是依稀懵懂的。
20年长大后再游西湖,看到对应景色,想起名人事迹和诗句,她对西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