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近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孙中山文献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中图”)开展,展出中图馆藏孙中山的原版著作全集、全书等多种文献,以及孙中山的信札手迹、照片等资料。
其中,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亮相,让读者一睹孙中山在100多年前就已提出的宏大愿景。
孙中山指出现代图书馆之职能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是全国目前唯一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1893年,孙中山在广州行医期间,常与陆皓东等人在南园抗风轩(今广州文德路原中山图书馆南馆)聚谈时事政治,联络革命志士。
1912年,孙中山的主要助手、辛亥革命元老胡汉民以首任广东都督身份,下令保存图籍,开办广东图书馆。
1920年底,孙中山往广东图书馆参观。他在古今图书间游览良久,乃告诫馆中众人:“此等图籍,乃国宝之一种,君宜谨慎保管,及设法扩张,并购入东西国图籍,使成吾国最大之图书馆,以为新文化之一助。”
孙中山作为时代先驱,不仅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为民族谋出路,也敏锐地指出了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即通过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助力文化发展。
2020年,画家曹讚以油画形式再现了新加坡《新国民日报》中报道的这一历史场景。
中图独立组建孙中山专藏
以此深厚渊源,中图一直以来注重保存孙中山文献。
广东作为近现代革命活动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本就是孙中山思想传播与实践的其中一个核心区域,大量与之相关的原始文献因而形成,散落于官私机构和个人手中。
1933年,中图前身之一、为纪念中山先生而由美洲华侨捐资兴建的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落成。开馆之初,即于馆内专辟中山纪念室,构建中山纪念文库。1941年广东省馆在粤北复办,杜定友馆长创建地方文献专藏,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专于“乡贤著述”中设“国父遗教”专架。
其后数十年间,相关文献经历几代图书馆人的珍视守护,不断收集扩容,最终于1987年独立组建孙中山专藏,成为广东省馆特色专藏之一,并获批挂牌“孙中山文献馆”。
专藏中有孙中山专著、传记、研究资料、照片、手迹、录音唱片、辛亥革命资料及纪念物品等。它们不仅承载着孙中山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国过往光辉革命历史的见证。
此外,中图通过整理专题目录、举办专题展览、主编参编《辛亥革命在广东》《孙中山辞典》《广东省志·孙中山志》等相关专著等多种方式,为社会提供孙中山文献的利用渠道。
其中,2023年出版的《孙中山文献集成》,由中图与上海图书馆、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三方合作编辑,收录1949年之前出版的孙中山著述、传记与研究相关文献902种。
这是孙中山著述与孙中山研究出版史上第一次集大成的文化工程。
《建国方略》等珍贵文献亮相
本次展览展出中图馆藏不同版本的孙中山著作全集、全书、选集等,以及孙中山有关《三民主义》学说的著述,《建国方略》及相关学说的著作。
其中,《建国方略》为孙中山的主要著作,为其建设中国的方略,包括:《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即孙文学说)、《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即实业计划)、《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即民权初步)三部。孙中山原计划写第四部分《国家建设》,因其去世未果。
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民国时期研究孙中山家世、年谱、传记著述;民国时期有关孙中山历年革命史迹、事件的著述;有关孙中山逝世及奉安始末、历年纪念的著述;以及中图编纂的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相关学术成果等。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比较珍贵的展品除上述文献资料外,还有孙中山的信札手迹如孙中山于清光绪22年手写《孙中山致区凤墀函》、民国12年孙中山手令《大本营宣传委员公函·第一号》、民国6年《大元帅令》、照片、早期著作如有孙中山亲笔签名的《会议通则》等。
中图相关负责人,回望历史风云,孙中山书写在《实业计划》中的宏大愿景已一一实现。
而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覆盖城乡,从百年前的新生事物成长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
孙中山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与改革创新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后辈前行的重要力量。
文|记者黄宙辉通讯员朱隽嘉郭祥文苗苗
图|祖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