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揭阳(高新区)万洋科技众创城(一期)项目。通讯员摄
去年以来,揭阳高新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大胆探索、新招频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科技成果“先用后转”、建筑工程分阶段竣工验收、工业园区企业开办自助服务区等一批首创性、集成性、针对性的改革实践,以改革攻坚破解发展难题,闯出发展新路。
科技成果“先用后转”,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揭阳高新区积极依托现有创新平台和科创人才团队,逐步建立市场化、长效化的产学研合作队伍,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模式率先落地推广,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助力产业加速提质升级。
为实现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揭阳高新区与广东省科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省测控协会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2024年高质量举办“汕大行”等产学研对接活动20多场次,促成12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7个,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资源赋能企业,为入驻揭阳高新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助力,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促进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揭阳高新区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在全市率先出台《揭阳高新区关于推动科技成果“先用后转”若干措施》,鼓励各创新主体通过“先用后转”的形式,将外部科技优势与自身特色资源充分结合,不断增强科技成果承接与转化服务能力。在2024年揭阳市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对接会上,揭阳高新区根据辖区企业产业类型,遴选全市优秀科技成果向企业推荐,并积极跟进企业与专家对接进展情况,最终推动了永日、榕星、鑫达、国鑫、东粤新材料等5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达成项目合作,现场项目签约共6个。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实现“高新事高兴办”
去年以来,揭阳高新区聚焦企业高频事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倡导“人人都是店小二”理念,实行“保姆式”、全程式、贴近式服务,形成建筑工程分阶段竣工验收、工业园区企业开办自助服务等一套快速高效服务企业的“新招数”,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从项目签约、开工到竣工全过程做好保障服务,进一步擦亮了“高新事高兴办”政务服务品牌。
为服务企业安心入驻,助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达效,揭阳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启建筑工程分阶段竣工验收新模式,揭阳(高新区)万洋科技众创城(一期)项目正是这一创新举措的受益者,实现了该项目至少提前半年投入运营,为入驻企业提前投产经营、抢抓生产发展赢得了时间。“我们万洋在潮汕地区投资的8个项目中,揭阳高新区的项目是‘六个第一,六个最快’。最快拿地、最快开工、最快建设、最快招商、最快开园、最快交付投产。”揭阳(高新区)万洋科技众创城项目负责人盛敏祥对此十分骄傲。
2024年4月,全市首个工业园区企业开办自助服务区在揭阳(高新区)万洋科技众创城启用,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不同于其他县(市、区)将银政通一体机设置在政务服务大厅,此举将企业登记服务直接延伸到工业园区,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园区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商事登记、打印领取营业执照、享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大幅度提升了企业办事便利度。
2024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揭阳受理窗口在揭阳高新区揭牌成立,这是我市首个国家级商标业务受理窗口,让我市商标申请人在“家门口”实现线下“一站式”办理商标注册申请等业务。该窗口依托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以揭阳高新区为中心,辐射周边,服务全市,“一站式”受理商标注册、变更、转让、续展等7项业务,便利我市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就近办理商标业务,有效降低商标申请成本,有力提升商标业务办理效率。“窗口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办理过程方便快捷,办理效率高,有效地降低了商标申请成本,真是省时省力!”抢“鲜”体验该服务并成功提交商标注册申请的企业业务经办员吴楠诗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