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去年底樊振东和陈梦退出世界排名的事闹得沸沸扬扬。
说实话,那会儿我也跟很多球迷一样,对这事儿感到特别困惑。
两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级别的选手,为啥会做出这么大的决定?刘国梁作为乒协主席,怎么没有及时出面解决问题?现在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新加坡大满贯赛事开始前的这次交流会上,刘国梁不仅为运动员发声,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这让我对整个事件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个看了二十多年乒乓球的老球迷,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聊聊这件事。
刘国梁这次在会上提出的建议,说白了就是想帮助运动员争取更多的自主权。他说得很有道理,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确实需要更多时间来调整和规划未来。
咱们想想,运动员拿到奥运冠军之后,身心都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有的可能需要休整,有的可能要规划转型,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现在的比赛太密集了,运动员简直像是在打仗一样。王楚钦说得特别实在,一年十几个比赛都要全力以赴,这种强度确实太大了。
孙颖莎也提到,有时候打完大赛马上就要参加两三站比赛,状态根本调整不过来。
你说这不是在折腾运动员吗?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刘国梁的提议,觉得特别靠谱:
建议让奥运冠军在大赛后可以隐藏世界排名12-18个月。这不是特权,而是为了保护运动员。
合理安排赛事时间。运动员又不是机器人,得给他们休息调整的时间啊。
说到这儿,我不得不说说王曼昱和梁靖崑的建议。王曼昱提出要提高单站比赛冠军的奖金比例,梁靖崑建议提高双打+和混双的奖金,这些建议都特别实在,都是从运动员的角度出发的。
有人说刘国梁这是不是有点晚了?
是在“亡羊补牢”?
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对。作为中国乒协主席,同时又是国际乒联副主席和WTT董事会主席,刘国梁要平衡各方利益,这个角色很不好扮演。
他这次在国际会议上公开为运动员发声,其实是选择了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和场合。
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的反应也很积极,表示会认真考虑这些建议。这说明什么?说明刘国梁选择的时机和方式是对的,既维护了运动员的利益,又给国际乒联保留了面子。
说到底,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运动员。没有运动员,再好的赛制改革也是空中楼阁。我相信,通过这次交流会,WTT和国际乒联一定会认真考虑运动员的诉求,做出对运动员更有利的改革。
你们觉得刘国梁这次的表现怎么样?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在“亡羊补牢”?还是说这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