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冬,庾家河战斗打得天昏地暗,红二十五军在硝烟弥漫中奋力突围。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副军长徐海东倒下了! 左眼底中弹,鲜血直流,伤口贯穿至颈后,整个脖子被血浸透,模样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怵。 卫生队的人把他抬进了战地医院,医生实施紧急抢救,将血止住,但呼吸道被血块堵住,气管里全是脓痰,得赶紧清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问题来了,在缺少医药的战争环境中,别说什么吸痰机、气管插管,就连普通的药品都十分缺乏。 医生焦急万分,几个护士都不敢下手。正在这时,一个瘦小的姑娘站了出来。 她就是年仅18岁的周少兰,后来改名周东屏。 她说完这句,没多想,直接低下头,嘴对着徐海东的喉咙,猛地吸出脓痰和血块,连带着浓重的血腥味直冲鼻腔。吸出来,吐掉,吸出来,再吐掉…… 围观的战士们都是在战场上见惯了生死的人,可这一幕,比冲锋陷阵还让人心惊肉跳。 不一会,徐海东的喉咙终于通畅了,呼吸终于变得均匀。 这场生死竞速,周少兰赢了! 救人容易,照顾伤员可不简单。庾家河战斗后,徐海东仍旧高烧不退,伤口不断化脓,徐海东昏睡了四天四夜,周少兰寸步不离,喂水、清创、换药,全靠她一个人照顾。 这一路,队伍不断行军,周少兰跟着徐海东精心照顾。而徐海东呢,嘴上不说,心里早就认定了这个丫头。 长征到了陕北后,队伍终于稍作休整。1935年10月,两人在延川县永坪镇的小窑洞里,举行了一场简单却庄重的婚礼。 周少兰也正式改名为周东屏,意为徐海东的保护屏障之意。 之后,徐海东因为战伤加上长年征战的劳累,他染上了肺结核,甚至一度病危。 1940年,他在皖东指挥战斗后病倒了,十几天咳血,连单薄的被子都盖不得。 周东屏心疼极了,找来铁丝做了个架子,把被子撑起来,才让他勉强能睡个安稳觉。 最艰难的日子是1947年。徐海东病得厉害,被送到大连疗养。一位留美医学专家和一位苏军名医检查后,发现其肺部已大部分失去功能,惊讶地说:“你是吃什么好药才活到今天的啊?” 徐海东一指妻子:“问她好了,她让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要不是有她,早就去马克思那里报到了!” 1951年,周恩来看望徐海东,紧紧握住周东屏的手:“你把海东同志照顾得这么好,党感谢你。” 可她从不觉得这是“照顾”,她只是陪伴。徐海东曾感慨:“东屏,我们结婚太早,害你吃了那么多苦。你又当战士,又当妈妈,还要照顾我,实在太难为你了。” 可周东屏从未后悔。她是那个在战场上救他的人,也是那个在病床前陪他走过几十年的人。 徐海东晚年的日子大多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可周东屏依旧像当年那样,不离不弃。她怕他身上不舒服,缝了无数个棉垫子,哪里难受了,就给他垫在哪儿。 她不仅是他的护士,还是他的战友,是他的“保护屏障”。 1997年,周东屏去世,留下一屋子的棉垫子,还有一段永不褪色的爱情传奇。 这段爱情,没有甜言蜜语,没有鲜花钻戒,只有战场上的生死相依,病榻前的默默守护。可是,比起那些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这一段感情,更加真实,也更加让人动容。 大将徐海东,是战场上的铁血英雄,而他的妻子周东屏,是他一生中最坚实的后盾。 这才是真正的传奇爱情。 参考信源:名将与仙女的爱情 解放军报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