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小孟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本想做件好事,没想到老人却翻脸不认人,怒指小孟是肇事者,还当众甩了他5个耳光! 2024年,江西抚州的街头,太阳晒得地面直冒烟,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小贩叫卖声,还有孩子在巷子里追逐打闹的声音。 突然,一个黑影晃了一下,一位老人踉跄几步,手扶着路边的树,停顿了一会儿,紧接着就像是慢动作回放一样,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 这时候,17岁的少年小孟正好骑车路过,看到这一幕,刹车都没犹豫一下,立刻跳下车,快步跑了过去。 “大爷,您没事吧?”小孟一边弯腰,一边伸手扶住了老人。 老人半睁着眼睛,嘴巴微微张开,仿佛想说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含糊不清的呜咽声。 小孟一看,这哪行啊?得赶紧通知家属!他掏出手机,看到老人怀里也有一部手机,就干脆拿起老人的手机翻了翻,找到最近通话记录,给老人家人拨了个电话。 可是!事情的走向突然急转直下…… 老人的家属一到,脸色立刻变了,指着小孟就喊:“就是你撞的吧?怎么回事?”小孟还没来得及解释,老人的手突然挥了过来——“啪!” 一个巴掌精准无误地落在他的脸上。 小孟愣住了,围观的人也愣住了,老人的家属倒是气势汹汹地继续逼问:“你是不是撞了我爸?快带他去医院检查!” “不是,我只是扶了一下……”小孟刚开口,又是“啪!”地一声,老人的手再度落下。 短短几分钟,他被连扇五个耳光,脸都火辣辣的疼。 家属理直气壮地要求赔偿,不然就不让他走。眼看着越来越多人围观,小孟被逼无奈,只好选择报警。 警方到场后,发现双方说法完全对不上。老人捂着头,说自己是被小孟撞倒的;小孟则拼命解释自己只是扶了老人。 问题是这一片街道,偏偏监控盲区,无法直接回放事发瞬间。但警察并没有放弃,而是调取了附近酒店的停车场监控。 监控显示,老人根本不是被撞倒的,而是自己走路不稳,一头栽倒在地上。小孟看到后,才好心上前搀扶。 看到这个画面,家属的脸色逐渐变得尴尬起来,赶忙向小孟道歉。 可道歉,能抹平少年被扇的五个耳光吗? 最终,老人因殴打他人,被警方行政拘留9天,并罚款200元。可问题是,这200元买不回来一个少年热心助人的心。 这件事曝光后,网上炸了锅。 “要是没监控,少年这次恐怕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以后见到有人摔倒,我一定会伸出……手机,拍照存证。”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有人因“扶人”被讹了。 山东临沂的王先生也有相似的经历。 2025年2月25日,王先生下班回家,看到一位老人骑车摔倒,脸朝地趴着,血都流出来了。好心的王先生赶紧上去,把人扶起来,询问情况,还打电话通知了家属。 结果,家属赶来第一句话就是: “就是你撞的吧?” 王先生简直气笑了:“我这里有视频。” 这时候,王先生掏出手机,放出了自己拍下的视频,视频里清清楚楚地拍着——老人是自己摔的! 但即使有视频作证,家属还是不依不饶。最终王先生只能报警,让警察处理。 警察来后,看了王先生拍下的视频以及行车记录仪后,表示老人是自己摔倒的,家属这才敷衍的道歉。 在这些案例中,有个共同点——当老人倒下后,人们开始犹豫要不要扶。 有人说:“不扶,万一真出事了呢?” 也有人说:“扶了,万一被讹怎么办?” 扶人这事,按理说,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道德选择,但如今,却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难题。 “扶与不扶”这种心理矛盾,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扶人后遗症”。 其实,问题不在于“扶不扶”,而在于如何保护好心人,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一直倡导“尊老爱幼”,但如果“尊老”变成了“纵容”,那结果只会让真正的善意消失。 这个世界需要温暖,更需要底线。小孟和王先生是受害者,他们的遭遇令人愤怒,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避免下一个小孟和王先生的出现? 也许,真正的问题,不是“扶不扶”,而是“如何让扶人者不寒心”。 希望有一天,所有人都可以毫无顾虑地伸出援手,而不是在扶人之前,先掏出手机录视频,以防万一。 参考信源: 少年好心扶摔倒老人,反被诬陷殴打……警方公布现场视频!湖南日2024-09-26 男子称扶起倒地老人反被家属诬陷,民警到场才脱身,山东当地:老人醉酒,不是什么大事 潇湘晨报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