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4日,北京法院内,曾经的导弹技术专家郭万钧,站在被告席上,等待最终审判。罪名:间谍罪,死刑!他向境外势力泄露多个中国战略导弹机密,使国家安全面临巨大风险。 199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50周年阅兵正在进行。各式先进装备依次通过长安街,一辆辆导弹运输车驶过,人群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一支神秘的导弹方队缓缓驶来,车身上赫然标着“东风-31”。 屏幕外有人激动地喊道:“这可是咱们国家最新的战略导弹!” 可这时候,远在海那边的某些国家,看到这画面可就不淡定了。 没错,东风-31导弹的亮相,不仅是中国核力量现代化的一大步,也是对外界展示的一次强有力的威慑信号。 但你知道吗?这款导弹从立项到最终亮相,整整经历了14年的研制历程,一路上各种坎坷,甚至险些因泄密案功亏一篑。 要讲东风-31,得从东风-22说起。 1978年,中国导弹专家们研究了一款远程导弹,取名“东风-14”,后来改进后变成了东风-22,最大射程8000公里,搭载700公斤核弹头,可以覆盖苏联全境,甚至打到美国西海岸。 可问题来了,这导弹用的是液体燃料。这跟国外主流的固体燃料导弹一比,机动性完全跟不上。而当时的的美苏核大国已经不再发展液体燃料。 于是,1985年1月,中央一拍板:东风-22停产!咱们要搞固体燃料导弹,研制东风-31! 由于难度跨度大,东风-31导弹的研制工作经历了长达14年的时间,先后攻克了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高精度惯性导航、快速机动发射和弹头再入段防热等技术难关。 就在东风-31即将服役的关键时刻,一个惊天泄密案震动全国! 1990年代,一位叫沃维汉的台湾省间谍,潜伏在大陆,以生意人的身份四处活动。 他盯上了一个远房亲戚——郭万钧,而这位亲戚,可是参与设计东风-31导弹的专家! 一开始,郭万钧还以为沃维汉就是个普通商人,两人吃饭聊天,谈谈航天科技。结果,沃维汉故意夸他有才华,给他送礼,还给他塞钱。 逐渐地,郭万钧防备心没了,开始透露一些技术信息。等他反应过来,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据报道,他泄露了东风-31的多个核心机密,行为十分恶劣。 要知道,这些情报被交到中国台湾省间谍手上后,再由台湾当局交到美国。 一旦被美国拿到手,就会立刻调整反导系统,研究如何拦截东风-31。这对国家安全会造成严重伤害。 事情败露后,2005年5月5日,郭万钧和沃维汉被国家安全机关逮捕,2007年被判处死刑,2008年二审终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这起事件给国家安全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促使东风-31的改进型号——东风-31甲洲际导弹加速研制,最终提升射程到11500公里,真正实现洲际打击能力。 东风-31的成功,不仅是中国航天工业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象征。 它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有能力自主研发核武器,还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如今,东风-31已经服役多年,但它依然是中国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斗争的最好证明! 参考信源: 间谍沃维汉郭万钧为何必须判死刑?凤凰军事201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