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获悉,陕西宝鸡下站遗址2022年度发掘简报刊发,发现春秋时期车马坑祭祀遗存类型,证明这种以车马祭祀的传统在秦国已经形成,为建立秦汉国家祭祀遗存的分期年代标尺提供重要材料。
下站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下站村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之上,正北直线距秦都雍城约21.8千米。经勘探,遗址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共发现各类祭祀坑1400余座。为明确遗址性质,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下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成果证实了下站遗址就是文献所记秦宣公所立密畤。
为进一步揭示下站遗址布局及祭祀遗存内涵,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联合考古队对下站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共发现祭祀坑25座,其中清理发掘祭祀坑22座,按形制不同可分为长条形坑和长方形坑两类。发掘者介绍,长方形坑中的车马坑规模较大,南北排列整齐,长3.6-4.75米、宽2.98-3.6米。祭祀坑虽被严重盗扰,但盗洞中仍然出土较丰富的遗物,包括玉器、玉车马饰件、金车马饰件、青铜残件、漆皮以及马骨等,有的马骨被铜锈沁染,呈铜绿色,有的马骨上还沾有朱砂,由此推测此类祭祀坑底原放置有以金、玉、铜器装饰的高等级车马。坑底均发现有板灰痕迹,虽被破坏,但仍可辨认出盖板、侧板及底板,由此可知车马原应放置在木箱中。
发掘者认为,此次发现的车马祭祀坑,年代可早至春秋中晚期,是继长条形动物祭祀坑之后,发现的新的春秋时期祭祀遗存类型,丰富了对早期畤祭遗存面貌的认识。证明早在春秋时期,这种以车马祭祀的传统在秦国祭祀中已经形成。值得一提的是,遗址出土以金、玉、铜质车马器装饰的车马,其等级与秦公墓葬随葬的车马等级相近,也侧面印证了畤祭应为当时秦国最高等级的祭祀。
此外,下站遗址发现的车马祭祀坑,与同时期墓葬随葬车马坑不同,车马一乘放置在大型木箱中。这种现象在血池遗址、吴山遗址中仍然存在,但下站遗址的规模大小与车马装饰风格,与血池遗址、吴山遗址发现的车马坑皆不同,也未发现玉人、玉琮、玉璜等祭祀玉器组合。
“密畤自秦宣公四年设立,至西汉晚期被废止,前后延续使用达600余年。下站遗址车马祭祀坑反映出春秋中晚期至西汉时期,畤祭中以车马祭祀的传统,既有创新也有延续。”下站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游富祥表示,下站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及其演变提供了实物材料,将为以下站遗址为基础,建立秦汉国家祭祀遗存的分期年代标尺提供了重要材料。
(杨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