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何丽娜通讯员胡丝丽
头晕得厉害,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近期,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在一周内连续接诊了5名眩晕患者,经诊断大部分都是患上了耳石症。“自进入3月后,这类患者显著激增,多见于40~60岁人群。”耳鼻喉科医生刘懿颖对此感触很深。
身为资深瑜伽教练的胡女士(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会因在一个经典动作上“翻了车”——几天前,胡女士在课堂上和学员们讲解“站立前屈”的要领,结果上半身刚弯下去,一股强烈的晕眩感瞬间席卷全身,踉跄倒地。
在紧急送往医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刘懿颖得知这已不是胡女士第一次遭遇类似情况了,高度怀疑是被“耳石症”盯上了,并为其做了体位诱发试验。
而就在做诱发试验期间,这磨人的晕眩感果然又来了,“天花板都在打转!”看着眼前呼唤的胡女士,刘懿颖已明白了来龙去脉。好在经手法复位后,胡女士情况已好多了。
无独有偶,同样饱受眩晕困扰的还有48岁的李女士。
李女士平时是位初中语文老师,有着20多年教龄的她常年在作业堆中“摸爬滚打”,但如今,只要低头超过十分钟,本子上的文字就像在跳“探戈”,晕得厉害时还想吐。经检查,李女士最终也被确诊为耳石症。
耳石症在医学上被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因内耳中的碳酸钙结晶(耳石)脱落并移位进入半规管所致。
“脱落的耳石会干扰正常的平衡信号,导致患者出现眩晕,还常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刘懿颖解释,诱发耳石症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直接的机械性损伤,也可能与内耳疾病、老化,代谢异常及全身疾病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职业习惯也会悄悄松动耳内“小石头”,如瑜伽教练频繁练习倒立、前屈、扭转等动作,教师群体长期伏案作业,理发师每日低头洗剪吹等,都可能成为诱因。此外,在春分后,降水明显增多,空气湿度大,若日照不足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继而引起激素波动与内耳微环境变化,会使耳石稳定性受到影响。
医生特别提醒,若在体位改变后有明显的眩晕,且伴有视物旋转或晃动感,很有可能是耳石症,请尽早就诊,切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