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广营地区清苑路第二社区
水岸南街2号院
花语城小区北门外的充电站
一辆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突然起火
现场浓烟滚滚,形势危急
幸运的是,正路过送餐的外卖小哥
勇敢地出手灭火
小区微型消防站迅速响应加入
社会居委会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协助
在这场可能蔓延扩大的火情中
各方力量齐心协力
在短短4分钟内成功扑灭了明火
未造成人员伤亡
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财产损失
在后续走访现场时发现,该充电点的
充电桩已烧毁变形
地面残留着大片焦黑痕迹
当时在现场的居民感慨:
火势凶猛,还好他们出手了!
来看今日报道!
9点53分,路过的骑手闫智果断出手。
当时,闫智发现有居民围聚在充电站附近,一辆电动自行车已燃起明火。“电池仓像放鞭炮一样‘砰砰’炸响,火星不断往外喷,周围两三米都被熏黑了。”闫智回忆,有的现场群众正报警,但因火势猛烈且伴随爆燃声,无人敢靠近灭火。
“我抓起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但刚压下去的火苗几秒后又从电池缝隙里蹿出来。”闫智回忆,“每喷完一瓶灭火器,火势只能减弱一点。”充电站附近的6瓶灭火器耗尽后,火焰仍持续从电池内部复燃。闫智和物业人员共同参与灭火,双方交替喷射期间,火焰引燃了相邻的白色轿车,黑色浓烟裹挟刺鼻气味弥漫整个区域。
9点52分警报响起后
小区物业微型消防站队员
前往现场!
花语城小区物业负责人回忆:“当时监控室值班人员通过摄像头发现北门充电站区域有异常烟雾,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火情报警在9时52分响起后,小区物业微型消防站队员李云龙、刘杨仅用不到2分钟便抵达现场。
“断闸,我开水阀!”李云龙吼着冲向墙式消火栓。刘杨迅速切断充电站电源,连接消火栓,铺设水带进行持续射水灭火。刘杨和李云龙配合着将一条水带甩成直线,加压水流有效使火苗弱了下来。
这时,李云龙用消防扒钩勾住燃烧车辆的底盘护栏,金属撕裂声混着滋滋作响的电池爆裂声,将燃烧的车辆拖离火源处,防止发生火势窜连。水阀和灭火器齐上阵,终于有效遏制了火势。
“在此之前,我们一共用了10瓶灭火器,为遏制火势蔓延打下良好基础。”李云龙说到。
仅仅4分钟,他们将火势有效控制住。
与此同时,清苑路第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支援,他们用警戒带圈出安全区,提醒周边居民保持警惕、不要靠近围观。9点58分,当消防救援人员抵达时,明火已被扑灭,消防救援人员进一步清理了现场,防止复燃。自防自救力量的快速响应和前期处置,成功保住了周边10余辆电动自行车及2辆汽车,避免了人员伤亡。
外卖骑手闫智说:回家要跟闺女吹吹牛
3月19日,物业人员和外卖员闫智收到了荣誉证书。捧着奖状,闫智开心地说:“太好了,回家能跟闺女吹吹牛,让她知道爸爸有多厉害!”对他而言,一个举手之劳能被大家记住,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当电动自行车“砰砰”作响、浓烟滚滚之际,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它会不会爆炸。灭火前,闫智内心十分恐惧,但看到险情的那一刻,他毅然选择成为那个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的人,“其实我也害怕,但就本能地想冲出去灭火”。闫智说,非常感谢公司定期对骑手开展消防培训,正因如此,他才能在关键时刻熟练使用灭火器。
灭完火后,闫智就匆匆赶着去送单了。会不会害怕订单超时呢?“如果客户知道这期间我做了什么,我相信他们也会给予谅解的。”他得意地说:“灭了火,单子也没超时,嘿嘿。”做骑手从不是枯燥乏味的接一单送一单,他说,沿途的风景和发生的故事,让他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了解花语城微型消防站
清苑路第二社区花语城微型消防站于2019年8月8日成立,成员由8名物业保安和5名人员组成。站内日常配备对讲机、消防器材以及个人防护装备,始终致力于加强消防“四个能力”建设,确保每位成员都能熟练排查隐患、开展培训、准确报火警以及有效进行初期火情处置。
清苑路第二社区高度重视微型消防站建设。一方面,联合微型消防站、物业定期检查区域内的消防器材,积极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制定了完备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人员的工作职责。
社区还注重队员能力提升。每月组织2次应急培训,每年组织4次消防演练。花语城微型消防站全体成员均完成“一警六员”消防技能考核。
此外,微型消防站还与属地消防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接受属地消防的专业指导与监督,以此保障消防站的高效运行。
后记
四分钟,生死竞速。外卖骑手逆行扑救的火光里,微型消防站队员的专业素养中,社区网格员的精准调度间,每个环节都精准咬合,为城市安全治理写下鲜活注脚。这场化险为夷的胜利背后,藏着现代城市韧性的密码:触手可及的消防设施是基石,训练有素的应急力量是防线,直抵人心的预警系统是纽带,而每个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都在构筑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
当"防患于未'燃'"的理念真正融入城市基因,"全民共治、自防自救"便不再停留在口号,而是成为流淌在街巷间的安全血脉——这或许就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佳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