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周珊
近日,56岁的曹女士因服用大量祛斑美白的“偏方”,美颜不成反变成了“黄人”,所幸医生为其精准诊治并逐步恢复容颜。3月23日出院时,曹女士特意送来锦旗和鲜花感谢医生。
医生给患者看诊(通讯员供图)
近两年,爱美的曹女士眼尾上长了黄斑,这令她无法忍受,四处求医。一个月前因听信推荐,她寻觅到一味养颜祛斑美白的中药煎剂,并一次性囤购了一个月数十副的药量,即便药味刺鼻、口味难忍,一心求美的曹女士依然每天坚持饮用两包当水喝。谁知过了20天,不仅黄斑丝毫不见减少、变淡,反而还出现全身乏力、腹胀、食欲不佳等反应,直至后来颜面、眼珠都变成黄铜色,吓坏的她这才赶紧来到附近的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消化内科看诊。
初见女子“大黄人”的面容,接诊专家谢伶俐建议曹女士立即完善系统检查,确诊其患上药物性肝损伤,其中,血总胆红素更是显著高于正常值上限近20倍。排除了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等常规致病因素,详细追问患病过程及平日饮食细节,同时仔细查看了患者随身携带的中药处方发现其中富含首乌成分后,谢伶俐告诉曹女士,不论是进补中药膳食或是服用中药制剂,均需要根据药量药性及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科学配伍、合理搭配,天然首乌虽具有润肠通便功效,但确有潜在的肝毒性,正是由于患者超剂量、长期使用,这才造成了药物性肝损伤,出现皮肤、尿色等黄染病症。
目前,经过一周的积极退黄、护肝等对症治疗,曹女士的乏力、腹胀等不适症状显著缓解,黄疸明显消退,即将康复出院。
盲目相信偏方、广告、跟风使用未经证实疗效的中草药、相关制剂、保健品而形成的药物性肝损伤事件屡见不鲜。谢伶俐提醒广大市民,务必审慎对待中药和保健品,在服用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特别是关于药物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部分,切忌私自增加药物剂量和种类;服用多种慢病治疗药物的人群应警惕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遇到疑惑及时寻求专业医生或临床药师的帮助;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药物的患者,尤其是易发生肝损伤的高危人群,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同时服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用药情况,严格遵医嘱调整或停用相关药品。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相关知识,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科交流2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