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新”力量,助力高血压与肝癌早筛早诊

新浪财经 2025-03-24 18:37:59

转自:新产业生物

在“健康中国”战略下,慢病管理至关重要。我国慢性病患者增多,高血压、肿瘤发病率上升。约3亿人患高血压,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其中10%-15%为继发性高血压,原醛症是最常见的原因,会加速高血压进程并引发心肾损害。因此,对原醛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是高血压慢病管理的关键。同时,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最高,在HBV高感染背景下,建立精准筛查体系、实现肝癌早诊早治,对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意义重大。

本次论坛汇聚临床与检验专家,共同探讨高血压与肝癌的前沿研究、创新诊疗技术及临床实践经验,以提升早期筛查与诊疗质量,推动慢病防控水平的提升。

大会致辞

丛玉隆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慢病管理与治未病至关重要,尤其在老年群体中。国家提出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医疗建设,检验医学迎来新发展方向。我国卫生战略从治病转向防病,再到大健康理念,慢病管理、治未病、抗衰老成为检验医学重点。新产业生物与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合作,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发展。老年检验医学是未来重点,希望此次会议促进IVD企业、医院和检验工作者交流合作,宣传检验医学新技术与临床研究新成果,助力慢病管理、治未病和抗衰老,为人类大健康做贡献。

王传新教授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新产业作为民族品牌,不仅在国内发展势头良好,全球装机量也十分可观。从首台600测试/小时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到新发布的1000测试/小时的超高速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这些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发展,为检验医学事业做出贡献。今天的论坛以“治未病,控慢病”为主题,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聚焦高血压、肝癌的精准诊疗,希望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助力慢病管理事业稳步发展。

袁锦云先生

新产业生物副总经理

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提升,慢性疾病尤其是肿瘤与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球健康主要威胁。新产业生物专注体外诊断30年,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和检验医学进步,在慢病管理领域成果显著。凭借精准检测技术,可提前发现疾病潜在风险,实现早期预警与干预。新产业联合北京大学建立慢性乙肝人群风险评估系统,推出肝癌早筛模型GADA,助力肝癌早筛。同时,新产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合作的关于醛固酮参考区间与ARR切点建立的两项多中心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将于3月29日结题,诚邀各位同道3月29日莅临深圳,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推动高血压精准诊疗。期待本次论坛专家的学术分享,进一步助力慢病管理,共筑健康未来。

01

慢病管理之高血压专题

大会主持

▲鞠少卿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检验医学研究所所长兼检验科主任徐小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马文君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病房副主任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细节》

原发型醛固酮增多症(PA)是常见继发性高血压,诊断包括筛查、确诊和定位分型。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是重要筛查指标,但受药物、血钾、钠盐摄入等因素影响。确诊试验需结合醛固酮绝对值解读。肾上腺静脉采血(AVS)虽是分型金标准,但受多种因素限制。因此,PA诊断需综合多种因素,精准把握细节,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周伟燕教授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研究员

《醛固酮检测标准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原醛症精准诊疗体系升级》

原醛症是高血压的重要病因,误诊率高,治疗延误风险大。传统诊疗存在检测标准化难、灵敏度低、分型诊断困难等痛点。产学研协同创新带来检测新突破,通过建立醛固酮参考测量程序、研制参考物质,实现检测标准化与一致化;开发新型标志物、结合AI技术,提升诊断精准度与效率;区域检测中心建设及便携式检测设备应用,优化诊疗流程,扩大检测覆盖范围。这一创新模式提高诊疗效率,减轻患者负担,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助力原醛症精准诊疗体系升级。

王恺隽教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质谱平台负责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实验室精准检测》

原醛症是内分泌性高血压的首要原因,传统检测方法存在不足。新产业生物采用小分子“夹心法”检测技术,通过拓展表位结合二抗,显著降低了干扰,提高了检测准确性,与质谱法测值更接近,且线性范围更广。基于该技术的原醛症筛查和确诊新标准的多中心研究突破,推动了临床对原醛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为国内原醛症诊断标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02

慢病管理之肝癌专题

大会主持

▲曹颖平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李娜教授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兼临床检验中心主任

曹广文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

《肝癌流行病学特征和早期筛查》

肝癌是我国重大疾病,尤其以乙肝病毒(HBV)感染为背景的肝细胞癌(HCC)最为突出,我国HCC发病率与死亡率接近1:1。大规模研究明确了我国HBV基因组流行病学特征,揭示了HBV在致癌过程中的进化规律,发现特定HBV变异与HCC发生密切相关。抗病毒治疗在降低HCC发生率和提高术后生存率中起关键作用。此外,基于个体风险的肝癌筛查和化学预防新策略,能够为我国肝癌的精准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新产业生物联合北大建立的肝癌筛查模型,能有效实现肝癌风险人群的分型,有望显著实现肝癌患者的极早期干预、改善预后和生存质量。

胡波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主任

《生物标志物助力肝癌精准诊疗》

慢乙肝患者的肝癌相对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4-223倍。为提高肝癌生存率,早筛早诊至关重要。超声联合AFP虽应用广泛,但存在局限性。PIVKA-II作为新兴标志物,检出率优于AFP,且与预后相关,已被纳入权威指南。探索基于中国人群的肝癌早筛模型工具,将进一步提升肝癌精准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已有的肝癌筛查模型主要是基于西方人群、样本数较小,无法适用于我国慢乙肝感染背景。新产业构建的肝癌早筛模型GADA更能契合中国人群,助力肝癌精准诊疗。

姚明解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GADA简约的HBV相关肝癌辅助诊断模型》

为实现世卫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我国面临巨大挑战。降低肝癌发病率,实现早筛早诊意义重大。GADA模型基于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人群大数据构建,整合年龄、性别、AFP、PIVKAⅡ,通过算法综合评估肝癌风险。其优势在于:多指标联合显著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降低漏诊风险;配套智能软件支持数据采集与动态监测,帮助临床高效追踪高风险人群病情;无创便捷,仅需血液检测,避免传统影像学检查的辐射风险和操作依赖性。GADA模型为肝癌早筛提供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适用于中国庞大的乙肝及肝硬化高危人群,其临床推广有望改善肝癌患者生存率,降低医疗负担,是肝癌防治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

本次论坛聚焦高血压与肝癌,探讨前沿成果与创新技术。我国慢性病患者众多,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至关重要。专家们分享了原醛症与肝癌诊断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了检测技术突破与诊疗体系升级。新产业生物在原醛症精准诊疗、生物标志物检测、肝癌早筛模型等方面成果显著,为慢病管理提供支持。希望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助力提升我国慢病防控水平。未来,新产业生物将坚持创新驱动,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转自:新产业生物)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