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果味电子烟“围猎”青少年?改了口味改不了危害

钱江晚报 2025-03-25 14:16:52

潮新闻客户端评论员高路

在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其中也包括电子烟。近期,一种水果口味的电子烟,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轻易地被未成年人购买,不少孩子因此染上烟瘾。央视记者在上海、广东、湖南等地调查中发现,吸果味电子烟的中学生大有人在,只要不穿校服,都能轻易买到电子烟,甚至是调味电子烟。一些中学生从接触果味电子烟开始,慢慢开始吸普通香烟。

在法律严打的情况下,这些电子烟是如何绕过重重监管进入中学生人群的?从新闻报道的情况看,原来,为了躲避监管,电子烟也在“进化”,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北京的赵女士的女儿从初二开始接触果味电子烟,偷偷吸了四年多,最多的时候,书包里竟藏着10多支各种水果口味的电子烟。面对这些包装精美、香味清新的产品,一般人很难将它们与让家长闻之色变的电子烟联系在一起。

不仅如此,交易渠道也在变,由线下交易转到线上,社交媒体上谈好价格,以快递的方式送出去,柜台已经退居幕后。并且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用水果的名称指代产品,用暗号进行沟通,外行人很难发现其中的“奥妙”。这些改变让电子烟多了一层伪装,交易更隐蔽,更难被监管部门发现。

但是,改了口味改不了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电子烟不是不含尼古丁,市面上的果味电子烟,尼古丁含量大都在2%到5%之间,长时间吸食,会损伤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另一方面,青少年缺乏清晰的辨识能力,很容易被其外表迷惑,不自觉地放松对电子烟危害的警惕。也正是因为这些变化,增加了新的趣味、新的玩法,让孩子更容易着迷,更容易成瘾。赵女士的女儿最初接触电子烟,是因为好奇,“觉得好玩,味道特别香,朋友们都抽,我也好奇。”不要小看这种心理的影响力,事实上,吸烟正是从满足好奇心理开始的。同学、朋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甚至会在校园中形成攀比之风,让情况更恶劣。

我们不能因为它变得“好玩”了,就放松对它的打击。万变不离其宗,流向青少年的电子烟再变化,它唯利是图的本性不会变,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商家逐利的冲动,不能给无良商家可乘之机。监管需要根据线上交易的特点,堵上漏洞。源头治理很有必要,据深圳市烟草专卖局专卖监督管理处调查发现,果味电子烟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国外不法分子通过个人携带等形式,非法走私将其带到国内;还有些国产电子烟产品虚晃一枪,通过虚报关等形式完成“出口转内销”,堂而皇之留在了国内。追踪它们的源头和流向很大程度上能遏制住电子烟的供给。

渠道治理也必须同时进行。从厂家到学生手里,需要一个庞大的销售系统。网上交易卖家会藏身短视频评论区,寻找猎物。一些电商平台上,一旦把搜索关键词换成电子烟的关键部件“雾化器”或“电子雾化”后,平台瞬间就会出现大量卖家,其中就藏有电子烟卖家。再狡猾的狼也有现出原形的时候,不法商家活动的地方也该有监管者的身影,如何识别这些信号,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进行精准打击,对平台的管理能力、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1 阅读:10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