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湖北(6)|鄂州:老城善治,撬动“鄂”支点

极目新闻 2025-03-25 14:41:54

极目新闻记者杨怡琴

[编者按]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基层治理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湖北省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聚焦聚力“支点建设”,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贡献力量。

2025年1月起,极目新闻联合湖北省委社会工作部,推出系列报道《基层治理看湖北》,深入采访全省各市州的基层治理探索,挖掘治理故事,展现基层治理在支点建设中的独特价值和时代意义。今天我们走进系列报道第六站:鄂州。

在鄂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流淌着智慧与勇气的血脉。想当年,东吴孙权雄踞江东,以鄂州为重要基石,运筹帷幄,开创了三分天下的辉煌篇章。如今,这片热土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基层治理的广阔舞台上,鄂州紧紧围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让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以一域之治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以高效务实的基层治理成效为湖北支点建设贡献力量。

“三方联动”做加法,让老旧小区开出和谐之花

鄂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和谐稳定成为社会底色。通过深化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民主协商,秉持“赋权于民,激发潜能”原则,健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为社区居民营造了和谐宜居环境,展现了鄂州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新作为,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奠定了坚实基层基础。

走进位于鄂州市鄂城区古楼街道的冶建小区,刚刚洗刷过的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是精心修剪过的绿化带,车辆有序地停放在规划好的车位上,小区一角几名老人正坐在树荫下切磋棋艺……

“以前小区里车辆乱停乱放,到处是垃圾没人清理。现在小区环境变好了,我感觉挺满意的。”小区居民孙和平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冶建小区是一个已经35年的老旧小区,过去因物业管理不善,面临着杂物堆积、违章搭建、屋顶漏水、道路堵塞等一系列治理问题。居民们对小区环境颇为不满,多次投诉。

为解决这一困境,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及志愿者骨干,在充分学习外地“信托制”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线上线下同步推广“信托制”物业服务理念。在得到超过90%居民的支持下,业委会通过公开竞标成功招募了吉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入驻小区,开启了“信托制”新管理模式。

在“信托制”治理模式下,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签订“信托”合同,由业主大会作为委托人,物业公司作为受托人,全体业主作为受益人。资金管理上,业委会开设“双密码”共管账户,确保每笔支出费用都需经业委会同意后支出,每月在公示栏公开收支情况,这种全透明的模式让业主们十分安心。物业费虽然仍为每平方米3毛钱,但由于吉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同时服务着隔壁的大型新小区,实现了人员和服务的高效利用,使得这一价格成为可能。

古楼街办飞鹅社区冶建小区业委会主任陈正义说:“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在三方联动的管理模式下,业主和物业间建立了难得的信任,物业费收缴、小区活动等工作开展也非常顺利,彻底解决了小区长期存在的治理难题。”

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彻底解决了冶建小区长期存在的治理问题,还激发了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去年,经业主大会同意,小区利用共有基金和共建单位帮扶资金安装了道闸,实现了从无人管理到秩序稳定的转变。

有了这一成功经验,古楼街道在辖区内的21个小区开展“信托制”物业治理模式试点。“去年底,我们在拥有4956户的超大型小区官柳小区引入‘信托制’物业,这个建成近30年的老旧小区也将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制定了三年推进计划,要在2026年实现古楼街道全覆盖。”古楼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龙祥说。

“摘牌瘦身”做减法,推动社区回归自治本位

鄂州市在服务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的过程中,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为抓手,持续创新基层治理工作。通过摘牌瘦身,减少不必要的挂牌和考核,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服务群众。同时,推行全科社区工作者制度,提升基层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效率,实现一岗多能、服务全民。

“以前手机里几十个工作群,每天看不完的消息,填不完的报表,经常同样的事项要报给不同的部门。”刚参加完管辖小区居民活动的鄂城区凤凰街道菜园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许红艳说:“现在厘清了社区工作职责,实施了清单减负,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从文山会海中抽出身来,深入基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工作质效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

鄂城区西山街道寒溪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肖叶也有同样的感受:“以往社区职责界定不清,居民办证或申请服务时,常要求我们出具一些无法提供的证明,这既耗费了我们不少时间反复说明,也让居民误以为我们在互相推诿。减负行动开展后,社区职责得以明确,服务手册也随之推出,如今我们只需向居民清晰指引办事路径,这一变化极大地增进了我们与居民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鄂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推动下,菜园头社区和寒溪社区均成功“摘牌瘦身”。严格按照“一横三竖一标识”规定,目前,只保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牌子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标识。工作群也只保留了与街道相关的微信群,取消了各类考核指标。社区干部培训力度加大,社区工作者全部转型为“全科社区工作者”,一人就能胜任多项工作,大幅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社区工作者们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走到群众中去,与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了。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满意度不断提高,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鄂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一科负责人说:“基层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减负仍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确保减负措施落实到位,让减负成果真正惠及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亲民化改造”做乘法,社区服务从“中心”走到群众“心中”

鄂州市古楼街道以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为切口,将拆除物理隔断与打破治理藩篱同步推进,让政务服务从“柜台之上”走向“群众之中”,把“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半径缩短为“零距离”的情感联结。这些藏着市井烟火气的治理创新,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省委擘画的战略蓝图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民心工程,为夯实战略支点的基层基础写下生动注脚。

正午时分,鄂州市古楼街道考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幸福食堂饭菜飘香。70多岁的王爷爷端着餐盘落座,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自从去年党群服务中心完成升级改造后,我每天上午在书画室练字,中午就来食堂吃饭,下午和老伙计们下棋,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走进考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棚友馨社区”几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改造后的服务大厅里,位于大门右侧的L型低服务柜台取代了传统高柜台,工作人员与居民对面而坐,轻声细语地办理业务。“以前总觉得隔着‘一堵墙’,没事不愿进来。现在就像回家一样,我天天都来转转。”正在此咨询医保政策的刘女士感慨道。

拆除隔离式柜台后,开放式服务台配以适老化座椅,大厅中央的长桌上陈列着居民们的书画作品,右侧的儿童游乐的象棋、围棋桌旁,“逢考必过,金榜题名”的主题墙画正是考棚的“考”文化的由来,左侧墙上悬挂着放大字号的办事指南,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对“一老一小”的关怀。乘坐便民电梯往上,八层空间里分布着工会驿站、文化活动室、健身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室、养老服务中心等多个功能区,每到一处都是居民们活动的身影。

“考棚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60岁以上的居民占比达32%,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前,我们就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收集意见。所有的设计都源自居民的‘金点子’。”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余晴介绍。

在鄂州,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各具特色,走进儒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浓郁的咖啡香引人驻足。作为全市首家社区公益咖啡馆,居民可在此点上一杯咖啡,转身步入24小时阅览室,从木质书架上挑选书籍,坐在临窗的阳光吧台边享受阅读时光。这家公益咖啡馆,每售出一杯咖啡,都会分出一部分利润投入到关爱社区老弱病残及相关建设上。

而在北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遇见非遗”的主题贯穿改造全程,大厅里展示着剪纸、布贴画等非遗作品,二楼则专门设置了非遗手作区,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授课,居民在体验剪纸、布贴画制作时,也能畅聊社区事务。

党群服务中心的亲民化改造不仅是空间形态之变,更是治理逻辑之变。当服务空间从“行政场所”转型为“居民客厅”,当文化记忆转化为治理资源,基层工作便自然浸润民心。正如古楼街道负责人所言:“留住老城温度,才能托起民生获得感。”这场“拆柜台、融文化、聚民心”的改造,正为湖北加快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建设夯实最温暖的基石。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未来,鄂州市将继续围绕湖北支点建设,深耕党建引领与群众路线的融合实践。聚焦“减负、赋能、降本、自治、增效”协同发力,畅通多元主体参与渠道,激活在职党员、退休干部、小区积极分子等治理动能,推动“枫桥经验”本土化创新。通过做实民意收集、做优小区治理、做强制度转化,让“最后一公里”成为群众幸福升级的“最强一公里”,打造更多基层治理鄂州样板。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0 阅读:7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