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误把30厘米卵巢囊肿当“复胖”!多学科联手“拆弹”保卵巢

扬子晚报 2025-03-25 19:07:32

生活中,你是否会因身体细微的变化而掉以轻心?临床数据显示,约20%-30%的女性一生中会遭遇卵巢囊肿,其中不乏因忽视体征而延误诊治的案例。这些“隐匿的肿物”不仅可能压迫器官、引发急症,甚至潜藏恶变风险。

四年前发现腹部逐渐隆起

误以为抽脂“复胖”险酿大祸

陈女士,38岁,四年前发现自己的肚子逐渐变大。由于她之前刚做完抽脂手术,误以为是脂肪反弹,因此并未在意。2024年底,在安徽老家的医院进行CT检查时,她被发现腹盆腔有巨大占位。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无法确定占位的性质,医生建议她到其他医院进一步检查。考虑到临近春节,陈女士决定暂时搁置此事。直到2025年3月初,她才来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就诊。

多学科联手“拆除”

双侧30厘米卵巢囊肿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袁超在了解陈女士的相关情况后,对她进行了CT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CT结果显示,陈女士腹盆腔有一个巨大的囊性占位,同时高度怀疑是右侧卵巢来源的囊腺瘤。肿瘤标志物中的糖类抗原125数值异常升高,达到1427U/mL(正常值应为0-35U/mL)。因此,袁超医师请求妇产科进行会诊。妇产科主任医师钱如云综合相关检查结果,决定将陈女士转入妇产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由于肿物体积巨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妇产科团队联合普外科、肿瘤科、放射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进行了会诊,为陈女士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3月18日上午,黄美华主任、钱如云主任、副主任医师汤伟伟、主治中医师沈晓婷以及普外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朱桂祥共同进行了开腹探查手术。术中发现大网膜、部分肠管与包块形成了致密粘连,经过仔细分离,发现包块巨大,并抽吸出约3700ml囊液。进一步探查发现,包块来源于双侧卵巢,直径均为30厘米。此外,两侧输卵管肿胀,伞端锁闭。

术中快速病理提示为浆液性囊腺纤维瘤(良性可能性大)。考虑到陈女士刚结婚,未来有生育需求,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专家团队决定不切除卵巢,而是仅剥离囊肿,并为堵塞的输卵管进行造口术,以保住她的生育功能。手术历时3小时50分钟顺利完成,双侧卵巢囊肿被完整剥除,病理报告确认为良性浆液性囊腺纤维瘤。术后,陈女士体重减轻了17公斤,相当于卸下了两个大西瓜的重量。

陈女士转入病房后,配合中药口服和贴敷治疗,益气养血、行气宽中,病情稳定,恢复情况良好。

卵巢囊肿悄无声息地生长,如何识别危险信号?

卵巢囊肿是女性常见疾病,多数为良性,但需警惕恶性可能。卵巢囊肿的发病因素目前还不清楚,但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都有关系,卵巢囊肿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黄美华主任提醒,大部分卵巢囊肿生长缓慢,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很多无症状的患者都是在体检时才发现的。但随着囊肿体积增大,可能会出现以下信号:

1.腹部隆起:腹部变粗不一定是“长胖”,尤其是短期内腹部明显膨隆,需警惕腹腔内占位性病变。

2.腹胀、尿频:巨大囊肿可能压迫膀胱或肠道,导致排尿/排便异常。

3.月经紊乱:部分囊肿可能影响激素分泌,导致经期不规律。

4.隐痛或突发剧痛:囊肿扭转或破裂时可能引发急性腹痛,需紧急就医。

女性应时刻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建议成年女性每年至少一次妇科超声(经阴道或腹部),可早期发现卵巢异常。即使发现肿瘤,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并实现生育愿望。

通讯员:殷舒月罗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校对王丽丽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