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南京江北新区师生走进北极阁

扬子晚报 2025-03-25 19:33:30

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开展“气象万千,思政同行”主题活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50余名师生代表齐聚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开启“科学之光”气象探索之旅。

伴随着春日暖阳,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共同探寻隐藏在岁月深处的气象奥秘。作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发源地,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内的展品琳琅满目。古代精妙的测天仪器、民国时期珍贵的气象观测档案,以及中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的手稿等,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文明“观天测地”的悠久历史与卓越智慧。

在竺可桢铜像前,志愿讲解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张鑫鑫饱含深情地讲述:“竺可桢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开拓者,更是一位将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的杰出典范。抗战时期,他毅然带领师生西迁办学,在战火纷飞中坚守科学的信念,守护着科学的火种。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思政教育所要传承和弘扬的‘中国精神’。”

参观过程中,来自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的王同学被明代“相风铜乌”模型深深吸引。他激动地说道:“真没想到古人用铜凤凰测风向的方法如此精妙!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蕴含着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态文明’密码。”王同学的这番感悟,与“科学之光”课程体系中“中国精神”与“生态文明”两大系列课程的设计理念高度契合。

“以往孩子们接触到的多是书本上的知识,这次活动将课堂搬到博物馆,他们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学生家长李女士说,“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促进社会教育的“大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2025年,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重磅推出“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特色课程,把思政课搬进博物馆,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对话文明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该课程涵盖“科学之光”“文化之旅”“工业之路”“先锋之魂”“宇宙之谜”“江畔之声”六大主题,旨在构建“场馆+课堂+实践”三维联动的思政育人新模式,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立体、富有实效。

南京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江北新区将持续深化馆校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让博物馆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同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滋养新区青少年的成长。下一步,江北新区大中小学师生还将走进南京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钢铁博物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不断拓展新区“博物思政圈”,打造移动的思政“金课”。

通讯员岳明珍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颖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