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娜白波
昨天,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首场新闻发布,论坛秘书长张军在现场发布了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报告给出的关键数据令人振奋:2025年亚洲经济增速预计将达到4.5%,高于2024年的4.4%;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世界有理由对亚洲的未来充满希望,亚洲也有理由对世界的未来充满信心。”张军满怀信心地表示,尽管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大,但亚洲仍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
昨天下午,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亚洲继续“领跑”全球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亚洲经济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韧性与活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解读报告时表示,2024年亚洲经济增长4.4%,超越全球平均水平,在失业率、物价、贸易等核心指标上表现稳健。
亚洲整体失业率低于全球水平且呈下降趋势,预计2025年将降至4.39%,远优于全球4.96%的失业率。不过,张宇燕特别提醒,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已对部分行业和产业就业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几年还将进一步显现。
贸易和投资方面,亚洲展现出强劲活力。2024年前三季度,亚洲货物贸易总额达1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1%,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持续上升。2025年亚洲经贸将总体承压,但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成为突出亮点。亚洲主要经济体已成为全球数字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其中数字交付服务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金融市场方面,张宇燕持谨慎乐观态度。他预计亚洲各国股指将在波动中逐步上扬,虽然多数经济体货币面临贬值压力,但银行风险总体可控。然而,美国财政空间收窄、全球货币政策宽松以及经贸合作泛安全化等外部因素,给亚洲经济发展增添了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持续推进。2023年亚洲经济体对区域内贸易依存度高达56.3%,东盟和中国在亚洲货物贸易中的中心地位稳固。2024年亚洲货物贸易一体化进程回升。此外,亚太国际旅游市场的复苏,进一步凸显了区域内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
中国持续“赋能”亚洲
作为区域最大经济体,中国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为亚洲经济提供了关键支撑。在昨天下午举行的“高端对话:中国改革与经济前瞻”分论坛中,专家们揭示了中国经济的深层变革。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回顾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十年历程。截至2024年,十大领域96%的指标和项目圆满达标,4%基本完成。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占全球制造业比重从2010年的20%升至33%,规模为美国的2倍、日德总和的4倍。同时,产业链体系日益完善,出口产品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生产方式从加工贸易为主转变为一般贸易主导。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成绩卓著,近十年平均每年达1200多亿美元,较上一个十年翻了一番。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认为,历经三年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已重回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今年1、2月份平稳开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为经济稳定回升注入了强大动力。但他直言,要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仍任重道远,平均每年需保持4.73%的增长。
针对实现经济目标面临的挑战,黄奇帆指出,“我们继续保持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开放、更宽领域开放这个方向不变。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彭森则直指内需不足,尤其是消费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关键症结。中国总体消费率仅55%,居民最终消费率为38%,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一定要提振消费,为消费正名,中国经济要走消费繁荣的道路。”他建议,制定“十五五”规划时应增加消费率指标,通过体制改革,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改变一次分配比例,推动财政转型,以提振消费。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信心,而信心源自完善法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强调,改善外部环境、加强内部法治建设,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贸易理应“冲破”藩篱
“世界的未来取决于经济有多开放和包容,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及其益处不言而喻。”昨天下午举行的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这种不言自明的经济真理和常识正遭遇挑战和破坏,不仅是在竞选的言论中可以听到,在政策以及国际贸易中也日益受到挑战和破坏。
“为什么现在有人不要全球贸易?为什么现在有人不要多边主义?”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中国前驻欧盟大使吴海龙向英国前投资大臣秦智涛提出了这个简单直接却又耐人寻味的问题,接下来的回答引起了现场一阵笑声。
“在这儿就不说是哪个国家了。我觉得他就是出于自私,想要保护自己的优势。”秦智涛说,这个国家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继续成为强国,它认为自己具有实力,可以自给自足。他提到,世贸组织(WTO)上诉机制已经有7年不能正常运转,这都是由于这个国家自私造成的结果。
这场全球自贸港发展论坛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近三小时的会议罕有听众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和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阿克尔别克·扎帕罗夫致辞后始终在座位上认真聆听。台上两位国内经贸领域的资深专家还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问题发生了激烈的观点交锋。尽管全球贸易笼罩在关税阴影下,但中国与合作伙伴仍然对自由贸易及其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BI挪威商学院战略学教授卡尔·费是美国人,长期在中国任教,每年都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卡尔·费表示,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可以让世界进步得更快。“当关税较低时,对所有人来说都更有效率。”
他坦言,美国多年来一直是这一观点的主要支持者。但现在的特朗普总统却背离了这一观点,通过对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许多产品征收关税,对包括许多国家发动了贸易战。中国对此做出回应是可以理解的。在这样的贸易战中,双方都是输家,他真心希望美国改变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