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论诸子——先秦文化窥豹》:以诸子互评生动呈现百家争鸣盛况|新书

新黄河 2025-03-26 11:15:53

北师大教授蒋原伦《诸子论诸子——先秦文化窥豹》一书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一部以诸子互评生动呈现百家争鸣盛况之作。视角独特,从儒、道、墨、法、名等学派间的辩论中,深挖其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达成对各学派思想的更深刻理解。作者以对文本的敏锐洞察力,立足于墨子批儒、庄子鉴孔、韩非解老等论辩与攻讦,指出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并给出独到见解,如孔子地位及形象在道家文本中演变背后的儒道争锋、韩非对老子思想的全面阐发和刻薄寡恩化运用。书中呈现出诸子思想的内在联系,展现先秦思想多元一体的独特风貌。作者以散文的方式谈论严肃的学术问题,将深刻的学理蕴含在轻松幽默的叙事和议论之中,文字省净确当,行文平实畅达,时有诙谐幽默之笔。

在该书的“后记”中,作者写道:“起意写此书是为了厘清一些问题,纠正自己以往的一些偏见,当然有的偏见是出于无知,有的偏见是因为受自己青少年时代读的一些书本的影响,或者是流行观念的作用,如一直认为庄子是瞧不上孔子的,直到认真阅读了《庄子》的内篇七篇,才清楚在庄子心目中,孔子的地位如巍巍泰山。至于《庄子》的外篇和杂篇中一些调侃、讥讽甚至诋毁孔子的文字,很可能是庄子的后人与儒家子弟争论所引起。本来么,所谓百家争鸣,就是各抒己见,就是辩论、吵架、互怼,再说,那时孔子没有被奉为万世师表,也没有配享太庙,挨后生小子的骂也属正常。说起百家争鸣那活泼和恢宏的气象,很是让人感叹,其实诸子们发表的见解并非个个都那么高深和精妙,也不是那个时代有多伟大,而是秦之后的时代太糟糕的缘故,连发表意见也会引来杀身之祸。……那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在激烈的论辩、驳诘、非难、讥刺中,居然出现了奇迹和转机:有了思想的升华,有了智慧的景观,有了雄辩的言辞,有了精神领域在各个方向上的拓展。这是中国历史上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在这样一个可以自由表达和相互挑战的氛围中,中国文化迎来了自己第一个灿烂繁荣的时期。”

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认为:“在蒋原伦的笔下,诸子是作为当代人的形象现身的。他们的观念、个性和行为似乎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间沟壑而毫无障碍地顽强地存活在我们的此时此刻。在这本书中,我感觉到历史无论发生何等的巨变,但人身上的某些核心却坚不可摧。”

蒋原伦,1950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聘任教授。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和媒介文化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传统的界限》《90年代批评》《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我聊故我在》《观念的艺术与技术的艺术》《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观念的演变》《媒介与修辞》《文学批评学》《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等。主编《今日先锋》《媒介批评》和“媒体文化丛书”等。

记者:钱欢青编辑:徐敏校对:杨荷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