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国从日本进口了一批轴承钢,经检测硫超标,要求退货,日本毫不犹豫退货,换了一批硫符合当时中国要求的轴承钢,后来中国才慢慢发现,唯独轴承钢里含有一定比例的硫对钢有好处,后来中国的钢厂冶炼轴承钢时,对硫的含量也做了上调。 那时候,中日两边在经济上的往来特别多,咱们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得很快,特别需要高质量的工业原材料。而日本因为炼钢技术好,就成了咱们买轴承钢的一个重要地方。可没想到,就是这么一次买东西的经历,后面还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初,咱们国家从日本买了一批做轴承用的钢材。等这批钢材运到国内,一检查,发现里面的硫太多了,根本达不到咱们国家的标准。为了保证东西的质量,咱们马上就跟日本那边说,这货咱们不要了,得退。 没想到的是,日本那边答应得特别痛快,一点都没含糊,很快就给退了,而且还很快给咱们换了一批硫的含量完全符合咱们国家标准的轴承钢。这事儿真是让人看出日本企业在做国际贸易时讲信用、负责任的态度,咱们这边也挺高兴。慢慢地,中国的技术人员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原来加一点点硫到轴承钢里,其实对它的性能有好处。硫能让钢更好切,减少干活时的摩擦,还能让材料更耐磨,用得更久。这么一想,他们觉得自己之前退货的决定可能有点儿太小心了。 于是,中国的钢铁企业就开始重新考虑硫在轴承钢里的用处,慢慢改了冶炼的方法。新的生产规矩里,他们加了点硫进去,好让钢材的整体性能更好。这一改,国产轴承钢的质量就上去了,也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会。结果,这次本以为是小打小闹的退货事情,没想到却成了中日技术交流的一个大转机。经过这事儿,中国不仅学会了怎么用硫来改善钢材质量,还推动了国内钢铁厂改进生产工艺。现在,中国的轴承钢质量已经跟国际顶尖水平不相上下,这段经历也成了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技术升级佳话。
评论列表